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葡萄为葡萄科(Vitaceae)葡萄属(Vitis)植物,是世界主要水果之一。我国以鲜食葡萄生产为主,浙江省是我国南方鲜食葡萄的主产地之一,但栽培品种多从国外引进,适合南方地区设施栽培的葡萄品种不多。本论文以‘醉金香’葡萄种子为材料,通过137Cs-γ射线辐射处理,对不同辐射剂量处理后葡萄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幼株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生物学诱变效应进行了研究,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早期筛选出的诱变单株进行了分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旨在为葡萄辐射育种和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137Cs-γ射线对葡萄种子的辐射效应明显,表现为辐射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下降,平均发芽天数增加,出苗率、成苗率下降,幼苗株高变矮,茎杆变细、木质化时间延迟,黄化、白化苗增多等,并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变异性状,且随辐照剂量的增加影响加大。137Cs-γ射线对葡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较小,对各荧光参数的影响不同,且与辐照剂量不呈线性关系,高剂量(50Gy)的处理各荧光参数与对照差异显著,影响较大。综合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结果,30Gy的辐射最有利于变异的产生与选择。因此认为20-40Gy为葡萄γ射线诱变育种较为合适的剂量范围。(2)利用正交设计对影响PCR反应的Mg2+、dNTP、Taq聚合酶、引物和模板DNA这5个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筛选,建立了葡萄SSR-PCR的20μL反应体系为:10×PCR Buffer2μL, Mg2+1.5mmol/L, dNTP0.2mmol/L, Taq酶1.0U,引物0.4μmol/L,模板DNA50ng, ddH2O补足。(3)从122对SSR引物中筛选出了48对带型清晰、重复性高、多态性好的引物,确定了每对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主要在50-60℃之间。用这些引物对63个葡萄早期筛选单株及母本进行SSR-PCR扩增,共扩增出27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54条,多态性百分率为92.4%。每对引物可扩增3-10个等位基因,平均为5.7个。扩增片段长度在100-500bp之间,以150-350bp居多。引物扩增的多态位点数比较丰富,有31对引物的多态性百分率达到了100%。(4)对64个葡萄样品的SSR结果进行遗传相似系数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各样品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44~0.891之间,CK-6和30-6的最小,30-7和50-1的最大。利用SSR分子标记能将供试验的64份葡萄样品相互区分。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77处将所有样品分为8个类群,其中CK-6、30-6、CK-4、20-1、CK-9、20-3这6个单株分别单独聚为一类;CK-10、CK-8、CK-5及CK-3聚为一类;其余53个单株与‘醉金香’母本聚为一个大类。各单株与‘醉金香’母本均有一定的遗传差异,CK-4、CK-6和CK-9等未经辐射的实生单株与‘醉金香’母本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表明葡萄的自然变异较高,有利于实生选种;20-1、20-3和30-6等辐射处理单株与‘醉金香’母本和对照均具有较大遗传差异,有望成为新的变异品种,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