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混凝土养护的三个必要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养护时间。早期混凝土养护不及时,就会导致后期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降低,进而影响工程质量。而在青藏高原地区,正负温频繁交替、干旱少雨、多风且风速大,气压低、水分蒸发快是该地区的气候特征;而且很多地区碱盐含量高,在该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更应该注重早期养护。因此,有必要研究在低气压低湿度环境下养护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造成的影响。本论文针对强度等级为C50的普通混凝土,养护条件中相对湿度(RH)分别为60%、30%,相对标准大气压(RP)分别为75%、50%,组成4种非标准养护方式,研究不同养护方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在相对标准大气压50%、相对湿度30%这种养护方式下,对掺加不同掺量粉煤灰的混凝土以及对同时掺加粉煤灰和引气剂的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养护环境中气压相同时,湿度降低,混凝土平均孔径增大,孔隙率增加,毛细孔总体积增加,凝胶孔减少;显微硬度也随之降低。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降低;抗渗性与抗盐冻性下降。养护环境中湿度相同时,气压降低也同样出现这种现象。环境相对湿度30%、相对标准大气压50%时,粉煤灰掺量为0%~30%掺加时,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下降,抗盐冻性下降,而抗渗性提高。混凝土同时掺加粉煤灰和引气剂时,与只参加粉煤灰的混凝土相比,抗压强度降低,而抗折强度下降不明显,但是抗渗性、抗盐冻性能够得到明显提升。在28d的养护龄期中,进行非标准养护前标准养护的时间对混凝土性能影响显著,养护环境中的相对湿度30%、相对标准大气压50%时,以粉煤灰引气混凝土(强度等级C50)为例,进行非标准养护前标准养护0d时抗压强度会损失34%,而标准养护7d则损失10%左右。在抗渗性方面,标准养护0d抗渗性损失38%,标准养护7d则损失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