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文体的翻译近年受到普遍关注,与文学体裁不同,应用文体涵盖面极广,专业术语较多,结构严谨,信息量大,译者受所学专业限制,很难做到面面俱到。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类高效快捷的翻译手段层出不穷,互联网和电子工具书的普及更是为此类翻译提供了不少便利。本文将以一篇教育文本的翻译为例,主要探讨平行文本在应用文体翻译中的使用方法和作用。平行文本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于机器翻译,与当时翻译界盛行的目的论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目的论认为翻译活动遵循一个或多个目的,翻译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和方法也会不同。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受众,翻译应与受众的交际情境保持一致,尽可能顺应受众的交际需求及对译文的期待。平行文本是与原文内容接近的任何参考资料,可以用来弥补译者在语言和专门知识方面的欠缺,帮助译者获取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术语、借鉴表达方法,从而在表达方式及体裁规范上与译入语保持一致,满足读者的交际需要。但由于发展缓慢、缺少重视、来源混杂等原因,平行文本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译者在对所选材料的翻译过程中,根据这些问题,结合原文特点,认为平行文本的运用可以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领域:首先,在对专有名词的翻译上,译者主要利用Google搜索引擎查询出与该名词相关的任何文本,继而根据使用频率和权威性选择最佳译本。其次,在对专业词汇的翻译上,译者主要通过阅读相关领域的书籍获取专业知识及该领域特殊的表达方式,如有必要,通过Google进行验证,从而确定该译文的有效性及可用性。最后,在对段落句子的翻译上,译者利用学到的专业表达方式,加以增减或直接套用,使之与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产生共鸣,更好地为读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