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就近几年引起各方关注的护士职业倦怠问题,从护士工作环境入手,通过问卷调查法研究不同等级医院护士工作环境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明确一级、二级及三级医院工作环境中对护士职业倦怠影响较大的维度,分析不同特征护士对工作环境感知,职业倦怠感的差异性,并深入剖析原因,对管理者改善护士工作环境提出建议,达到降低职业倦怠感,稳定护理队伍的目的。因此,本研究对于珍惜现有护理人力资源和创造正性工作环境具有现实意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泰安地区不同等级医院450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进行调查研究。使用的调查问卷包括:护士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护士的基本资料,护士工作环境量表评价护士工作环境现状,职业倦怠量表测量护士职业倦怠程度。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t检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结果1.泰安地区不同等级医院护士工作环境量表平均分为227分,将平均分以100分(满分318分)计,为71.38分,处于中等水平。2.自主性、工作负荷、职业发展三个维度在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的累积贡献率分别为82.309%、77.673%、76.401%。3.一级医院不同年龄、用工状况护士工作环境总分和部分维度感知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二级医院不同年龄护士工作环境感知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级医院不同科室、年龄护士工作环境感知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4.情感衰竭维度和去人格化维度在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的累计贡献率分别达到93.756%、89.067%、86.842%。5.人事状况、科室、年龄对不同等级医院护士职业倦怠感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6.护士工作环境与护士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P<0.01),即:护士对工作环境的评价越低,职业倦怠程度越高。7.探讨护士工作环境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时,结果表明护士工作环境与护士职业倦怠的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工作负荷维度进入全部调查医院的回归方程,回归系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自主性、领导与管理、权利与保障、职业发展、系统维持、同伴凝聚力维度则分别进入不同等级医院的回归方程,回归系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护士对工作环境的总体评价处于一般水平,医院的等级影响护士对工作环境的评价。2.护士工作环境中起到较大贡献率的维度是自主性、工作负荷、职业发展,并且不受医院医院等级因素的影响;其他因素,如:同伴凝聚力、领导与管理、系统维持、硬件资源、权利与保障、认可度,不同等级医院护士感知不同。3.不同特征护士对工作环境的评价:一级医院护士对工作环境的感知受到用工状况、年龄的影响,二级医院护士对工作环境的感知受到年龄的影响,三级医院护士对工作环境的感知受到科室、年龄的影响。4.不同等级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程度不同:人事状况仅影响二级医院护士的情感衰竭和个人成就感;科室、年龄对不同等级医院护士职业倦怠三个维度均有显著影响。5.护士工作环境与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即:护士对工作环境的评价越低,职业倦怠程度越高。6.工作负荷对护士职业倦怠的预测作用不受医院等级的影响。7.护士工作环境中对职业倦怠有预测作用的维度因医院等级的不同而有差异,不同等级医院的预测维度分别是:一级医院:自主性、工作负荷、领导与管理;二级医院:权利与保障、职业发展、系统维持与变革、自主性、工作负荷;三级医院:工作负荷、系统维持与变革、职业发展、同伴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