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中类尖顶距测量值的临床意义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im10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肱骨近端骨折属于成人的上肢骨折中较为常见的类型之一,发生比例在肱骨骨折中占到将近一半,影响其发生的因素和骨质疏松有很大关系,在治疗方法上有多种的选择。就目前而言,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系统的开展使用,给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带来了很好的效果。但由于肱骨近端的解剖特点及血供情况,亦有出现并发症的可能,其中最常见的是螺钉切出关节面。本文通过研究在肱骨近端骨折运用锁定钢板治疗过程中,测量并控制类尖顶距的数值,探讨类尖顶距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术后骨折复位的质量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因肱骨近端骨折接受锁定钢板治疗的124例患者,根据Neer分型法分类,经过术前评估,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下,选择三角肌-胸大肌入路,手术方法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采取锁定钢板固定,术后均拍摄肱骨近端正、侧位X线片,测量类尖顶距数值。依据所测得的类尖顶距数值将其分成两组,第一组类尖顶距小于35mm,第二组类尖顶距大于35mm,观察骨折的复位质量,并跟踪随访每位患者的治疗效果。骨折复位效果的评价标准:复位优,在正侧位X线片上骨折均能达到解剖学复位;复位中:在正侧位X线片上骨折力线复位良好,但内侧、下侧皮质复位稍差,主要的骨折块移位小于2mm;复位差:在正侧位X线片上骨折力线的复位较差,骨折块分离明显,内侧、下侧的骨皮质缺损比较多。结果: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跟踪随访时间10个月~18个月,平均为14个月,直到随访患者的骨折完全愈合或者X线片上表明内固定未成功。本组病例中类尖顶距小于35mm(第一组)65例,类尖顶距大于35mm(第二组)59例。组一中骨折复位优者39例,其中发生肱骨头内翻的2例(5.1%),无螺钉切出者;骨折复位中者18例,其中发生肱骨头内翻的5例(27.8%),无螺钉切除者;骨折复位差者8例,其中发生肱骨头内翻的4例(50%),螺钉切出1例(12.5%)。组二中骨折复位优者30例,其中发生肱骨头内翻的4例(13.3%),无螺钉切出者;骨折复位中者17例,其中发生肱骨头内翻的7例(41.2%),螺钉切出2例(11.8%);骨折复位差者12例,其中肱骨头内翻的6例(50.0%),螺钉切出的4例(33.3%)。组二的肱骨头内翻及螺钉切出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组一,具有统计学意义(X2=8.45,P<0.01)。每组内比较,随着骨折复位质量的下降,肱骨头内翻及螺钉切出的并发症的发生率随之增高,统计学检查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课题通过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研究,及类尖顶距的测量,得出以下结论:1类尖顶距可以快速有效的判断螺钉切出肱骨头的可能性,类尖顶距值大于35mm,术后螺钉切出肱骨头的发生率会明显增高。2骨折的复位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运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效果。3在运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过程中,熟悉掌握类尖顶距的解剖学特点,手术中在C型臂的透视下准确掌握内固定螺钉的位置,从而提高骨折断端的复位质量,可显著降低多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其他文献
集成电路及MEMS技术的高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硅微惯性传感器的开发与应用。目前在各个领域,硅微惯性传感器正呈现商业化、产业化的应用前景。硅微惯性传感器的主要优点是:微型化
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出现,为很多中低收入者提供了良好的住房保障。由于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制度不完善、住房单一、监管不到位、政府职能不明确、配套制度不科学等问题,阻碍了保障
目的:研究不同椎间植骨材料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63名,按照椎
企业文化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人本管理模式.它把人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在尊重人的自主意识的前提下,强调只有企业员工的价值观与组织所倡导的价值观认同时,才能通过员工的自
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其中选举式参与、代表式参与、协商式参与在政权层面和基层群众自治层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公民在参与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提高了
近几年开平供电局在多个110kV变电站加装备用电源自投装置,由于不同类型的备用电源自投装置在设计原理、技术要求等不尽相同,本文结合其实际应用出现的问题作出分析及提出解
舌咽神经痛最先由Weisenburg(1910年)所描述,特点为沿该神经分布区的短暂发作性剧痛.其发病率并不高,约为三叉神经痛的1%.据Rushton(1981年)[1]的217例统计,43%发病在18~50岁,
简述了专利申请文件中涉及的可用作无土栽培基质原料的农林工矿业副产品、废弃物种类,以及其作为无土栽培基质原料利用时进行改性的方法,并对该类物质资源化利用前景进行了展
在常规结晶器的基础上,设计了适合生产大粒盐的双循环结晶工艺技术。采用该技术生产大粒盐的粒度,根据市场需求可以随时调整,能有效的解决盐板结的问题。
复杂系统遍布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们对复杂系统和复杂性科学的研究也日益重视。基于Agent的建模方式利用Agent的思想对复杂系统中的仿真实体进行建模,通过对复杂系统中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