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细胞注射中微操作与微注射技术及实验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elements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注射技术在生物、医疗等领域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其手工或半自动化操作方式,存在实验效率低、注射量控制难等不足。研究一种自动化程度高、微注射量精确可控的细胞注射技术已成为细胞工程和机械工程的重要课题。微流体数字化技术是南京理工大学微系统研究室发明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研究成果,该技术为建立与信息化、能量传输及固体运动数字化有同等意义的物质传输数字化开辟了道路,对微流体系统的研究和技术进步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微流体数字化技术为起点,研究自动化细胞注射中微操作与微注射技术。从操作机理、实现方法与装置、验证实验等方面,研究了自动化细胞注射的系统结构和自动补给、位姿调节、数字化进退针、数字化微注射这四项关键技术,取得以下成果:提出了“多操作手分立式”细胞注射系统结构,简化了单操作手的任务和操作方式,降低了图像处理、伺服控制等单元的性能要求,增强了微小工件位置和姿态调节能力,为研制自动化细胞注射系统奠定基础。研制了微流体数字化技术驱动的细胞自动补给仪样机,适合于不同尺寸细胞的定点输送,具有自动计数、自动分离和实时可控等特征。提出了基于流场流动和机械运动耦合控制的细胞位姿调节技术。以细胞培养液为控制介质,分析了细胞位姿调节技术操作机理;建立了被操作细胞工程化模型和淹没射流控制模型;以吸持针为末端执行器,发明了细胞位姿调节用单细胞微操作装置。实现了三维位置坐标和三自由度姿态信息的精确控制。提出了前后端双支撑结构的冲击式微进给驱动原理,建立了该驱动原理的动力学模型,消除了传统惯性式微进给机构质心前后移动引起的横向摆动,进给步长和运动方向实时可调,运行稳定可靠,行程不受限制。研制了具有数字化进退针和数字化微注射双重功能的微注射仪,测试了其进给和喷射性能。具有进给精度高、瞬时速度快、过程实时可控等特征,精度可达纳米量级,刺膜实验效率达149枚/h;实现了注射时间节拍化、微注射量规整化,且脉冲序列人为可控,微注射分辨率达飞升量级。以小鼠卵母细胞为实验对象,进行了自动化细胞注射验证实验研究,实验效率达12枚/h。结果表明:基于细胞自动补给、位姿调节、数字化进退针和数字化微注射这四项特征操作的自动化细胞注射是可行的,“多操作手分立式”系统结构提高了细胞注射自动化程度。
其他文献
控制系统的设计都要以被控对象精确数学模型为依据,然而严格来说,对任一被控对象建模时都不可能做到完全精确,必然存在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包括参数不确定性、未建模动态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6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n=80),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结核(HRZE)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500 m
21世纪世界钢铁工业竞争的焦点是钢材的质量高而成本低,主要体现在要求钢材尺寸精度高、板形好。轧制钢材的轧辊长时间工作后,表面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损,其形状发生变化,导致钢
智能制造概念的提出受到了各地企业的广泛关注,企业生产模式的改变,势必会影响到一些工作岗位需求的变化。在企业人才需求逐渐变化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改
如何提高学习机的推广能力、训练复杂性和可理解性是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点。粒计算或粒度模型将复杂研究对象分割成一些简单.的研究对象,以便从微观的角度观察和分析
摘要:近年来新建本科院校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长足进步,但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容易被忽略,所暴露出的问题比较突出,值得探究解决。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教育;问题与对策;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4-0046-02   一、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党员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1.西方敌对势力与市场经
难治性鼻出血又称顽固性鼻出血,指的是较短期内发生的持续或频繁发生的中等量甚至大量的鼻出血。是耳鼻喉常见的急重症之一。我科自2003年4月起采用鼻内窥镜下治疗难治性鼻出
目的:观察亮菌甲素注射液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160例淤胆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亮菌甲素注射液10mg/d,2个月;对照组:一般护肝及对
江苏属长江口流域棉区,植棉历史悠久。据历史考证在元朝已有种植,《资治通鉴》胡三省注(1285年)载:“木棉,江南多有之”。到公元1313年王祯《农书·木棉叙》中称: “夫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