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下,我国内陆中小外贸企业与沿线国家商务交流日益频繁,外贸企业的出口竞争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相较于银行信用而言,商业信用虽然比现金支付或预付款支付会付出更多的成本,但俨然已成为国际贸易领域通用的结算方式。即便是在现代化大数据时代,外贸企业由于业务的特殊性,交易对象均为海外客户,信息不对称现象始终存在。全球化智库(CCG)提示大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存在市场不成熟、货币体系不稳定、外汇储备不足的隐形贸易壁垒。我国内陆中小外向型贸易企业作为外贸新生代力量,大多对国际舞台上的货币、外汇、信用风险还缺乏及时有效的信息更新渠道和科学合理的判断标准。当商业合作决策亟待确认时,决策者却常因为无法快速、准确评估合作背后隐藏的风险而避开信用陷阱。出口信用风险已成为其财务风险中最主要的风险之一。出口信用风险管理的职能化、技术专业化已成为内陆外贸出口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趋势。当前,内陆中小外贸企业管理的重心集中在如何优化出口信用风险管理流程并高效、合理的出信用风险管理决策。 本文尝试从内陆中小外贸企业的出口信用风险识别、评估和管理等视角展开分析,试图探索出一套适用于内陆地区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管理优化方案,为有效提高内陆中小外贸企业口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提供参考。首先,对国内外已有的信用风险理论及出口信用风险管理知识做文献综述,为论文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其次,分析了我国内陆中小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提出实证案例公司在出口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宏观层面、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识别了出口信用风险形成要素。最后,论文总结归纳出内陆 MVE 中小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管理优化方案:将出口信用风险从内控的视觉上升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从贸易伙伴选择、客户资信管理、合同条款的风险控制、财务处理与预算分析、应收账款管理、履约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危机处理等方面优化出口信用风险管理业务流程、缩短决策周期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