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對一個人來說,學習生活是整個人生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這個階段,既要掌握堅實的基礎知識,又要確保身心健康發展,以及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逐步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形成科學的世界觀。故此,從小開始培養正確的道德和世界觀,是中、小學階段德育教育的重點工作,現時社會上出現的各種現象,直接對青少年產生多方面的利弊影響。由於國內中小學教學課程早已設立了政治課,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及道德教育有完善的模式。 本研究主要分為兩部份,第一部份是從中國古代的道德教育傳統去探視德育教育的淵源,並用人性論的角度去探討當前德育教育的困難。第二郃份主要是從兩岸四地(澳門、香港、內地及台灣)的德育教育課程作一比較及研究,嘗試找出在本澳中小學開展德育教育的方向及目標,並建議各種措施、步驟,配合當今社會的發展,在肯定他們積極態度的同時,進一步引導他們把自己的未來和澳門的前途聯繫起來,使中小學生的品德修養達到較高的境界。 在回歸以前,澳門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而在回歸後,澳門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澳門特區政府確實應重新思考和設計一個合乎澳人治澳的德育教育課程,務使澳門中、小學學生能在正規教育中了解作為一個中國公民的權與責。要建構一個合適澳門的德育教育內容,便必須處理好愛國教育及國家民族教育的問題。 本報告將澳門中小學過去德育教育的情況及回歸後中小學德育教育的狀況、存在的問題一一剖析。訂定在本澳中小學實行德育教育的內容、採用的方式,以及採取的措施、步驟,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等等。 研究的結論顯示,澳門德育教育的發展,回歸以前,是長期受到殖民地主義的影响,導致在德育教育上造成傾斜的發展,完全缺乏愛國及國民義務的教育,在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之後,特別行政區政府應著力加強有關愛國及國民義務的教育,這樣才能使澳門的德育教育具有更全面的發展,相信亦是未來澳門德育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