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苦参碱对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Omp A的调控作用目的:探讨在大肠杆菌生物膜中、晚期,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对大肠杆菌外膜蛋白A(Omp A)表达量的影响。方法:以大肠杆菌标准菌(ATCC25922)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二倍稀释法分别测量苦参碱和左氧氟沙星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使用经过高压蒸汽灭菌的腹膜透析管为载体建立大肠杆菌生物膜(Biofilm,BF)模型,将载体置入24孔板中并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1MIC苦参碱组、2MIC苦参碱组、4MIC苦参碱组和1MIC左氧氟沙星组(阳性对照组)。于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的中(3天)、晚(7天)期进行药物干预,取出药物作用oh、4h、8h、24h后载体上生物膜中的大肠杆菌进行实验。分别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 RT-PCR)检测载体生物膜中大肠杆菌外膜蛋白A在蛋白水平和m RNA水平的表达量。结果:1MIC苦参碱组、2MIC苦参碱组、4MIC苦参碱组、1MIC左氧氟沙星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在药物作用时间达到8h时,无论在生物膜形成的中(3天)、晚(7天)期,大肠杆菌外膜蛋白A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均有所减少(P<0.05);在药物作用时间达4h时,外膜蛋白A的m RNA表达量就出现降低(P<0.05)。而不同浓度苦参碱对Omp A蛋白和m RNA的表达量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MIC苦参碱组、2MIC苦参碱组、4MIC苦参碱组、及1MIC左氧氟沙星组在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形成后能抑制其外膜蛋白A的表达。第二部分苦参碱对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Mic A的调控作用目的:探讨在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的早、中、晚期,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对大肠杆菌s RNA Mic A表达量的影响。方法:以大肠杆菌标准菌(ATCC25922)为研究对象,在24孔板内以腹膜透析外接硅胶管为载体建立大肠杆菌体外细菌生物膜(Biofilm,BF)模型,进行细菌生物膜形成抑制实验和形成生物膜后的破坏实验。抑制实验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1/2MIC苦参碱组、1/4MIC苦参碱组、1/8MIC苦参碱组、1/16MIC苦参碱组和1/2MIC左氧氟沙星组(阳性对照组)。在建立生物膜的0h加入药物,取药物作用后1天、3天、7天(分别对应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的早、中、晚期)的腹膜透析管载体进行实验。破坏实验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1MIC左氧氟沙星组(阳性对照组)、1MIC苦参碱组、2MIC苦参碱组和4MIC苦参碱组。于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的中(3天)、晚(7天)期进行药物干预,取出药物作用0h、4h、8h、24h后的载体进行实验。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法检测载体上生物膜内的大肠杆菌Mic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在抑制实验中,无论在生物膜形成的早、中、晚期,在大于1/4MIC浓度的苦参碱作用下,Mic A的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所增加(P<0.05),在破坏实验中,1MIC苦参碱组、2MIC苦参碱组、4MIC苦参碱组、1MIC左氧氟沙星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无论在生物膜中、晚期加入药物,在作用时间大于4h后,Mic A的表达量均有所增加(P<0.05),作用时间越长,Mic A的表达量趋于稳定,但不同浓度之间Mic A表达量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和左氧氟沙星能够上调生物膜中大肠杆菌s RNA Mic A的表达。第三部分苦参碱对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σE的调控作用目的:探讨在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的早、中、晚期,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对大肠杆菌压力调控信号σE表达量的影响。方法:以大肠杆菌标准菌(ATCC25922)为研究对象,在24孔板内以腹膜透析外接硅胶管建立大肠杆菌体外细菌生物膜(Biofilm,BF)模型,进行细菌生物膜形成抑制实验和形成生物膜后的破坏实验。抑制实验分6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1/2MIC苦参碱组、1/4MIC苦参碱组、1/8MIC苦参碱组、1/16MIC苦参碱组和1/2MIC左氧氟沙星组(阳性对照组)。在建立生物膜的0h加入药物,取药物作用后1天、3天、7天(分别对应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的早、中、晚期)的腹膜透析管载体进行实验。破坏实验中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1MIC苦参碱组、2MIC苦参碱组、4MIC苦参碱组和1MIC左氧氟沙星组(阳性对照组)。于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的中(3天)、晚(7天)期进行药物干预,取出药物作用后oh、4h、8h、24h后的载体进行实验。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载体上生物膜内大肠杆菌σE在蛋白水平的表达量。结果:在抑制实验中,无论在生物膜形成的早、中、晚期,在低于最小抑菌浓度的苦参碱作用下,σE的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所增加(P<0.05);在破坏实验中,1MIC苦参碱组、2MIC苦参碱组、4MIC苦参碱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无论在生物膜中、晚期加入药物,在作用时间大于4h后,σE的表达量均有所增加(P<0.05),且作用时间越长,σE的表达量趋于稳定甚至有下降趋势,但不同浓度之间对σE表达量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和左氧氟沙星能够能够上调生物膜中大肠杆菌压力信号蛋白σE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