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域融合视角下清末民初拜伦诗歌翻译主体间性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拟以英国杰出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诗歌《哀希腊》汉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视域融合角度对晚清时期拜伦诗歌翻译的主体间性进行分析,描述对翻译过程造成影响的因素,并探讨翻译结果对中国新诗萌芽的影响。在中国历史转折阶段众多受到译介的西方诗人中,拜伦占据着重要地位。清末民初时期,中国文人给予了拜伦及其诗歌空前的关注,特别对《哀希腊》一诗更是抱有极大的兴趣。在这一时期,梁启超、苏曼殊、马君武、胡适等四位译者都先后对此诗进行了翻译,可见其重要性。当代众多学者也对拜伦诗歌的译介进行了分析研究。然而,他们似乎更为重视根据事实材料对拜伦诗歌的译介历程进行梳理,而没有对这些材料内在逻辑进行深入分析;强调权力话语对拜伦诗歌翻译的操控,却忽略其他因素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试图探讨拜伦诗歌汉译对中国现代文学特别是新诗的影响,但是却只是简单地对译本和新时代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寻找二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却忽略了对翻译这个中介进行深入的研究。因而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拜伦诗歌《哀希腊》翻译过程中的主体间性,更深层次更全面地去了解拜伦诗歌是如何被翻译的,又继而阐明拜伦诗歌汉译造成了怎样的影响。随着哲学领域内主体性研究开始转向主体间性研究,翻译界也开始将主体间性这一概念引入翻译研究,以改变此前文本中心,作者中心以及读者中心的研究范式。然而,鉴于翻译的主体间性研究仍处于初期,并未建立独立的理论框架,本文试图引入阐释学中的视域融合理论来对翻译过程中译者、作者和读者这三个主体的间性关系进行分析,以全面探讨翻译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梁启超、苏曼殊、马君武和胡适版本的《哀希腊》进行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翻译过程的视域融合体现了三个主体间的间性关系。翻译的成品是三个主体的视域相互融合、沟通的结果,三者的视域都会对翻译结果产生影响。然而,译者的主体性处于中心地位,其知识结构,审美观念等因素会对译文产生重大影响。《哀希腊》的四个译文版本也都是视域融合的结果。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译者的主体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导致译本与原文偏离较多,也对新诗萌芽产生了一定影响。
其他文献
我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国,畜牧业也是农业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保证动物的健康卫生,需要有严格的监督体系。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动物防疫及卫生监督工作还在采用传统
在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包括营利性高等教育和非营利性高等教育两种。本文首先探讨了两者的区别。特色办学、自治性构成了美国非营利性私立高等教育的特征。众所周知,美国的私立
A公司是某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旗下,一家专业提供物联网无线联接产品及服务的初创企业,其产品和服务包括无线局域网模组、无线广域网模组以及物联网传感器及解决方案。近年来全
前言 目前,在我国胃癌死亡率仍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顽疾之一,每年全中国约有近50万人死于胃癌。已确认的胃癌致癌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
由于室内空气污染引发了许多的疾病,人们已经开始迫切地需要设计一款检测空气质量的设备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目前国际和国内的许多研究人员已经开始了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和评
本品为N-[3-(3-氰基吡唑并[1,5-α]嘧啶-7-基)苯基]-N-乙基乙酰胺。按干燥品计算,含C17H15N5O应为98.0%~102.0%。
音义联结的研究作为语言学领域中有重要意义的一门分支学科,从古至今一直吸引着众多学者去学习和研究。从柏拉图关于名称和词语起源以及正确性的对话录,到今天在戏剧翻译,诗歌分析等领域上的音义联结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学术文章证明了音和义具有联结关系。音义联结的核心是声音具有表达意义,也就是说,声音可以暗示意思的表达。基于此,关于音义联结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声音是如何去暗指意思的。很多的学者从拟声词和音素美的角度
本报告基于主题内容为“拜伦欧洲之接受”的英译汉文本,其中包括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Byron的第十五章和The Reception of Byron in Europe的第十章。笔者从中节选出1
为研究预应力混凝土开孔梁的受剪性能,对其进行了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梁静载试验,包括以开孔长度、高度及预应力作为变化参数的16个混凝土开孔梁和3个混凝土实腹梁试件,研究
在一些发达国家 ,室内地面装修大体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先是地板革 ,后是天然石材、瓷砖、硬木地板 ,现在又有了软木地板。硬木地板的古典华贵使其在铺地材料家族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