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吸收的高效生物除磷技术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305954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环境质量考核目标的管理压力增加,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已成为常态,在水环境敏感地域甚至出台了更加严格的地方排放标准。为了实现污水厂总磷TP的达标排放,对高效除磷技术的研究意义重大。目前,在污水处理工艺末端强化化学除磷和高效沉淀分离是较为常见TP提标方法。根据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无论是在药剂利用效率还是在沉淀速率方面,末端化学除磷都不是一个优化方案。根据生物除磷理论,除磷效率受进水有机物浓度、产率系数、剩余污泥排放量的“连锁关系”影响,尤其是在进水有机物浓度偏低的情况下,传统生物除磷技术很难实现达标排放。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聚磷菌的厌氧/好氧的释/吸磷规律,结合侧流除磷技术,认为排出厌氧阶段富磷污水的行为,可以打破聚磷菌的释/吸磷的物质平衡关系,产生好氧阶段处于“磷饥饿”状态的聚磷菌,从而提高聚磷菌的好氧主动吸磷能力,可以形成磷浓度更低的好氧超量吸磷平衡状态,支撑基于生物吸收的高效生物除磷技术。围绕此设想,作者重点研究了处于“磷饥饿”状态下的聚磷菌的好氧主动吸磷能力,研究了富磷污泥的培养、富磷污泥的厌氧释磷-好氧吸磷特性,构建基于生物吸收的高效生物除磷技术,进一步研究除磷效果和该系统的微生物特性,得到如下研究结果:
  ①采用序批方式、以磷浓度为10.82~17.78mg/L的污水对实验污泥进行了强化培养,经过21d培养,实验污泥中磷含量逐渐从2.4%增加至7.1%。以培养的富磷污泥为对象,在加入HAc-COD碳源的情况下进行了厌氧释磷,通过排出部分富磷污水形成了“磷饥饿”状态的聚磷菌,研究了不同“磷饥饿”状态聚磷菌系统的好氧主动吸磷过程和吸磷平衡点磷浓度,发现即使最小程度的“磷饥饿”状态(侧流比20%),吸磷平衡时磷酸盐浓度均低于方法检出限(<0.01mg/L),为基于生物吸收的高效生物除磷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②论文进一步研究了碳源浓度对厌氧释磷过程的影响,发现碳源是激发聚磷菌有效释磷潜能的“钥匙”,COD=300mg/L是碳源浓度的“分界线”,当COD<300mg/L时,碳源浓度是厌氧释磷的限制性因素,此时最大释磷量和有效释磷时间与碳源浓度成正相关关系;当COD≥300mg/L时,碳源浓度为厌氧释磷的非限制性因素,有效释磷时间和最大释磷浓度基本不随碳源浓度的变化而变化,此时,有效释磷时间和最大释磷浓度由富磷污泥的本身特性决定。厌氧释磷过程可以分为快速释磷,缓慢释磷和释磷停滞三个阶段,释磷量主要由快速释磷阶段提供。
  ③在研究碳源浓度及厌氧释磷时间对好氧吸磷过程的连锁关系时发现,当碳源浓度为限制性因素时,厌氧释磷污泥的吸磷能力与碳源浓度成正相关关系,当碳源浓度为非限制性因素时,厌氧释磷污泥的吸磷能力取决于自身特性,污泥吸磷能力为25.75mgP/gMLSS;好氧吸磷过程可以划分为快速吸磷阶段和缓慢吸磷阶段,快速吸磷阶段是吸磷量的主要贡献阶段,溶液中大部分的磷在此阶段被聚磷菌主动吸收;缓慢吸磷阶段达到吸磷平衡点,保证出水的超低磷浓度。为充分激发聚磷菌的超量吸磷能力,并考虑碳源的消耗,发挥聚磷菌“厌氧释磷-好氧超量吸磷”的最佳条件为:COD=300mg/L,释磷时间90min,吸磷时间240min。
  ④以侧流比为60%的“磷饥饿”状态进行基于生物吸收的高效生物除磷技术的运行试验,结果表明:在稳定运行阶段,出水TP大多数时间低于方法检出限(<0.01mg/L),出水TP、COD、氨氮、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6%、99.0%、91.9%、79.3%,测试指标均满足GB18918-2002一级A标要求。其中,TP指标能满足太湖流域、北京、天津以及昆明等地方标准的严格要求,实现了基于生物吸收的高效生物除磷。
  ⑤接种污泥经驯化培养后,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物种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聚磷微生物得到快速增长并成为优势菌群。门水平下5个样本的主要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绿弯菌门Chioroflex、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富磷活性污泥的优势菌群。纲水平下5个样本的主要菌群为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厌氧绳菌纲Anaerolineae、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拟杆菌纲Bacteroidia、Chloroflexia菌纲、δ-变形菌纲δ-Proteobacteria等菌群,其中变形菌纲Proteobacteria在5个样本中均有一定的丰度,在富磷活性污泥中丰度最高(47.3%),为优势菌群。属水平下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富磷活性污泥的优势菌群,丰度最高(20.7%)。
其他文献
世上有种神奇的动物,似熊非熊,似猫非猫,最爱鲜竹叶,最喜伸懒腰。要问它是谁?没错!就是可爱的大熊猫。  大熊猫的身体胖乎乎的,圆圆的脑袋像一个大西瓜,两个黑色的耳朵一直竖着,时刻注意着周围的动静。它的眼睛让人印象深刻,圆溜溜的,眼周的毛像是被泼了黑墨。如果不仔细看,还以为它戴了一副墨镜呢!  竹叶、竹笋是大熊猫的最爱。饿了,它就会掰一根竹子,然后盘腿坐下,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不论周围发生什么大事,它
期刊
亲爱的张老师:  您好!与您初见,是在我五年级时。您的恪尽职守深深打动了我。春去夏至,秋逝冬来,似水年华中,您忙碌的身影时常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知道朝阳不孤独,因为您在拂晓时便开始为我们批改作业;我也知道月光不寂寞,因为您在夜深人静时还辛苦地备课。  老师,我想对您说:您像温暖的阳光,给予我生长的力量;您像肥沃的土壤,为我输送知識的养料;您像春日的甘露,滋润着我的心田。  老师,我想对您说:您是我开
期刊
时间都去哪儿了?  当我画画的时候,常感到时光飞逝。我画开怀大笑的同学,也画让我黯然神伤的考试。每当我从七彩世界中回过神来,窗外早已夜色沉沉。  当我做作业的时候,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不仅有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有妈妈布置的作业。训练册和试卷“齐飞”,砸得我站不起来!刚想偷个懒呢,老师就来“扎心”了:“不要以为时间还有很多,想上好高中,中考最少也要考700分!”顿时,班里安静了……  和小伙伴玩游戏
期刊
亲爱的女儿,当你撅着嘴告诉我关于足球社团的事儿时,我挺高兴。  我可不是幸灾乐祸。我非常理解你的感受——本来兴冲冲地想要报名,却被其他人的议论泼了冷水。换了谁,都会感到沮丧。  我高兴的是,我们终于有机会聊聊性别标签这个话题了。还有就是,我很喜欢踢足球,你如果能够成为我的球友,那真是太棒了!  我们就从一本图画书讲起吧——《萨琪不想当空姐》。  萨琪和马克是好朋友。萨琪是女孩儿,马克是男孩儿。  
期刊
知识就是Money!  9月骄阳似火,丢丢面带喜色地抱着小S(iPhone 4S),哼着小曲,优哉游哉地走进办公室。原来昨晚他又帮人家成功“越狱”了一台iPad。只见丢丢将一大张纸“啪”的一下拍到了墙上:“这回我可要趁机小赚一把了!”  鱼小朵、嘟嘟、八爪鱼看到收费表后纷纷围上来。  鱼小朵:丢丢,帮我越狱吧,我把我所有的零食都给你!  丢丢眯着眼摇摇头。  嘟嘟:丢丢,越狱成功我请你吃大餐!  
期刊
你眼中的亳州是什么模样?是驰名中外的“千年药都”,还是人才辈出的“名人故里”?是老庄思想的万古流芳,还是美酒佳酿的千年口碑?地上的花戏楼演绎盛世歌舞,地下的古道深藏兵法玄机。让我们坐上飞驰的高铁,一起捕捉三朝古都的新时代容颜!  我的简历  姓名:亳州  小名:谯城、谯郡、嵇方、焦国、兖州  下辖:谯城区、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  著名景点:花戏楼、华祖庵、天静宫、东太清宫、尉迟寺、曹操运兵道等 
期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产生量迅速增加,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产量也随之急剧增加。根据住建部相关数据,近半数污泥未经过无害化处理就排入环境中,污泥问题已成为污水处理领域的瓶颈,现有的处理处置技术均存在不足之处,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污泥水热碳化技术是国内外城镇污泥处理技术的研究热点,也是污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的发展方向,但要成功实现水热碳化技术的工业规模化应用仍有不少技术经济问题待解决。此外,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含重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未处理达标就被排入水
控源截污是实施面源治理的有效举措,截污干渠是其最后一道关键工程,对改善水体环境有着至关重要作用。滇池是国务院重点治理的主要由面源污染引起富营养化异常的高原淡水湖泊,为了控制滇池面源污染,政府等部门在滇池流域构建了从源头控制到末端截污的环湖截污治污工程体系,其中全长101.5km的环湖截污干渠通过最大限度截留服务范围的面源污染负荷输送至末端水质净化厂,成为治理滇池的重要工程。
  目前,滇池污染负荷入湖总量有64%来自农村农业面源污染,其中总磷占比56%,且主要以颗粒态形式存在。因此,来自农村农业面源
近年来,由温室效应而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这些问题。垃圾填埋气含40-60%的CH4、20-30%的CO2、10-20%的微量元素气,其中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碳和甲烷都属于温室气体。现在垃圾填埋气已经被世界各国作为二次能源来开发,而从垃圾填埋气中分离回收CO2和CH4的过程就涉及到对CO2/CH4混合体系的分离处理。
  本文在对原硅胶吸附剂进行吸附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碱金属离子改性、有机胺改性和有机胺-碱金属离子结合改性的方法,对改性前后硅胶的表征、对CO2/CH4混
随着氰化物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使得环境中氰化物输入总量已远远超过自然界本身自净范围,其主要以(亚)铁氰化物形式在土壤中残留、蓄积以及迁移转化,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需对土壤氰化物污染修复问题予以重视。本论文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研究,一方面采用热处理技术修复氰化物污染土壤,着重对热修复过程中氰化物的反应途径和降解机制进行了探究,并对热处理可能带来的二次污染及对土壤性质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定量评估;另一方面,土壤中氰化物的迁移转化行为直接关系到其环境风险,考虑土壤中氰化物往往会与土壤矿物组分通过相互作用发生吸附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