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倍性杂交和电离辐射诱发小黑麦染色体变异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70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黑麦是首个人工合成并大规模种植利用的谷类作物,由于结合了小麦和黑麦的优良特性,具有抗寒、抗旱和抗病等优势,但是由于多个基因组的组合导致遗传不稳定,因此小黑麦同时表现育性差、籽粒不饱满等缺点,而六倍体小黑麦由于缺乏D基因组,加工品质不好。如何改良小黑麦的这些缺点是小黑麦进一步研究和利用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不同倍性小黑麦杂交并辅以电离辐射诱发次级小黑麦产生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组重建,以期从中选育性状改良的小黑麦新品系以及系列小黑麦变异体,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通过寡核苷酸探针套#5(Oligonucleotide probe multiplex#5,ONPM#5)FISH 构建了六倍体小黑麦Woh1084和八倍体小黑麦荆辉1号高清晰核型(可以区分全部小黑麦染色体),发现双亲间具有11对多态性染色体;进一步对44个Woh1084和荆辉1号杂种F8株系的220个单株(每个株系5株)进行鉴定,其染色体数目介于40~44,共发现三种变异类型,包括数目变异、结构变异和复杂变异。在数目变异中,F8单株中仅涉及数目变异的单株10个:单体7个,双单体1个,三体2个;在结构变异中,F8单株中仅涉及结构变异的单株112个:缺失47个,缺失+未知变异19个,未知变异46个;在复杂变异中,F8单株中复杂变异单株31个,同时涉及数目变异和结构变异;统计分析表明,F8单株中共涉及71种多态性染色体:其中R基因组最多(28种),其次为A基因组(19种),B基因组(15种)和D基因组(9种)。F8植株染色体大部分为亲本类型自由组合产生,其中1A、5A、2R、3R、4R染色体倾向Woh1084,2A、4A、6D、1R、5R、6R染色体倾向荆辉1号,同时F8中未发现3D、5D染色体,6A、1D、2D、4D和7D染色体数量也很少。表型分析发现,64.3%杂种株高介于双亲之间,17.9%高于高亲荆辉1号,17.9%低于低亲Woh1084;杂种穗长均在双亲之间(100.0%);85.7%杂种小穗数高于双亲,14.3%低于双亲;71.4%杂种穗粒数高于高亲Woh1084,25.0%介于双亲之间,3.6%低于低亲荆辉1号。不同倍性杂交可以有效诱导次级小黑麦基因组重建和染色体变异,促进小黑麦穗粒数、小穗数和千粒重改良。为促进次级小黑麦产生更多结构变异类型,本文通过剂量250 Gy、剂量率0.9 Gy/min的60Co-γ射线辐射Woh1084和荆辉1号杂种F6株系16CXJ121干种子,并获得M1和M2代植株。57个M1植株根尖细胞鉴定表明,电离辐射可有效诱导次级小黑麦染色体结构变异,其中结合GISH分析准确鉴定出涉及R基因组染色体的变异有72个,依次为小片段易位(33.9%)>大片段易位(27.4%)>双着丝粒染色体(21.0%)>缺失和无着丝粒断片(9.7%)>环状染色体(6.4%)>中间插入易位(1.6%);进一步对衍生自52个M1植株的159个M2植株进行鉴定,获得涉及R基因组染色体的变异类型23个(变异率为14.5%),包括结构变异18个(11.3%),数目变异3个(1.9%),复杂变异2个(1.3%)。说明电离辐射可以加速次级小黑麦染色体结构变异,为小黑麦改良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脂质是生物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通常根据碳链长度可将脂肪酸划分为长链、中链和短链脂肪酸。其中,短链和中链脂肪酸及其甘油酯在胆盐和胰脂肪酶不足的情况下也可快速被机体吸收、参与供能,还具有保护肠道屏障、促进肠道发育及抑制病原菌活性等多种功能。生长猪处于快速生长期,早期不良断奶和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传统添加抗生素类生长促进剂的方法虽能抑制病原菌并促进动物生长,但却存在耐药
学位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花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菊花(Chrysanthemummorifolium Ramat)生产面积逐年扩张,菊花种植年限的积累导致菊花连作障碍日益严重。其中,由尖孢镰刀菌菊花专化型病原(Fusarium oxysporum f.sp.chrysanthemi)引起的菊花土传枯萎病,是连作障碍产生的重要病害之一。土传枯萎病不仅会影响菊花正常生长和品质,还会严重破坏土壤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parasuis,HPS)是猪重要的细菌性病原,作为机会致病菌能够感染猪,引起以脑膜炎、多发性浆膜炎以及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的猪革拉泽氏病。该菌至少分为15种血清型,临床仍有约25%分离株无法定型,目前中国的主要流行菌株为血清4型和5型,且血清4型的分离率略高于5型。HPS易与其他猪的病原体如猪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链球菌等混合感染,每年对世界范围
本研究针对连作障碍导致的黄瓜生长不良和减产等问题,采用生物质炭和减量施肥相结合的定点试验方法,对土壤理化性质、作物生物量和肥料利用率进行了研究,以期通过改良连作障碍土壤、提高肥料利用率,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研究结果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如皋农科试验基地进行,在第一季黄瓜种植前将生物质炭一次性施入土壤,根据施入量共分为六个处理:CK(0t/hm2)C1(5t/hm2)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宠物医疗行业的发展,计算机断层成像术(Computed Tomography,CT)等多种高阶影像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CT是利用X线作为成像介质,装置中的球管和探测器围绕待检患病动物沿一定的轨道做多角度扫描从而获得投影,最终经计算机处理得到多幅断层图像。该技术相较于普通的X线平片可获取更多内部细节,能够显示X线平片上难以发现的微小病灶,还能显示病变的血供等情况。然而,虽然体内的叠加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是自然界中非常常见的原核生物,可感染人和动物。大肠杆菌根据临床致病性和遗传学特性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共生型(Commensal group)、腹泻型(Diarrheal group)和肠外型(Extraintestinal group)。其中肠道外大肠杆菌(Extraintestinal Pathogenic E.coli,ExPEC)可导
学位
表型组学研究的相对滞后,成了限制作物改良效率的关键瓶颈。而开发高效、高精度地作物表型设备及算法,实现高通量表型,是促进表型组学研究的关键。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实现稻田的高通量表型监测对优化稻田管理和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自动化技术、机器视觉技术和机器人技术在表型领域的应用,国内外研发了多种高通量表型平台。但是,由于需要淹水的特殊田间环境,造成现有的高通量表型监测设备并不能很好的满足稻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