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诚信”是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诚信的美德,并把它作为道德规范的重要范畴。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诚信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学术界从不同的学科领域对诚信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为我国诚信建设提供了科学资料和理论参考。但是,诚信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社会与心理现象,受到多层面、多因素、多变量的综合影响。统观已有的诚信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单一性的论述多,系统性的考证少;理论性的探讨多,实证性的研究少;囿于具体学科的研究多,综合性视角的关注少;社会规范层面的研究多,内在心理特征的研究少;尤其缺乏立足本土文化,遵循历史与逻辑的古今结合研究。本研究从本土心理学的视角出发,采用人格研究取向,突出历史与逻辑的结合,选择多层次的研究对象,综合使用词汇假设、问卷调查、文献分析、因素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和统计技术,全面而系统地揭示中国人的诚信心理结构及其特征,探讨支配诚信行为的最基本的心理结构和特征。整个研究分为6个部分。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梳理归纳中国传统诚信观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并揭示其基本特征;采用词汇研究法编制古代和现代中国人诚信术语词表;运用诚信术语词表编制问卷并进行调查,探讨古代和现代中国人的诚信心理结构;进行古今对照比较,分析中国人诚信心理结构的稳定性和发展性特征;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揭示不同性别、学历、职业、年龄的现代中国人在诚信心理结构方面的特征;对整个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综合讨论,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诚信教育建议。综合上述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中国传统诚信观在春秋以前萌芽,形成于春秋至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实现伦理化,宋明时期具有强烈的哲理化倾向,到明清时期走向了实用化的道路。总的来看,中国传统诚信观具有强烈的自律倾向、浓郁的情感色彩和单向的道德义务等基本特点。(2)按词汇法构建的古代和现代中国人诚信术语词表,经过检验,均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3)古代中国人诚信心理结构正性取向由义、敬、真、仁、勇5个维度组成,负性取向由虚滑、欺诈、轻妄、奸狡4个维度组成。(4)现代中国人诚信心理结构正性取向由严谨性、宜人性、友善性、公正性4个维度构成,负性取向由虚假、自私、世故、钻营4个维度组成。(5)现代中国人诚信心理结构具有事物、他人和自我指向的特点,并且与中国人“大七”人格结构具有很好的契合性,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中国人的诚信心理特征。(6)中国人诚信心理结构具有稳定性和发展性特征,古今中国人诚信心理结构的正性取向中,“义”与“宜人性”,“敬”与“严谨性”,“真”与“公正性”,“仁”与“友善性”具有相关性;负性取向中,各维度之间比较接近的对应关系不明显,主要表现为相互的交叉影响。古代中国人诚信心理结构对现代中国人诚信心理结构的影响是持久而深远的,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中国人的诚信心理结构又有很大的发展变化。(7)从整体上看,中国人的诚信心理结构特征偏向于正性取向,各子维度依次是:虚假=钻营<自私<世故<公正性<宜人性<友善性<严谨性。(8)中国人诚信心理结构存在性别、学历、职业、年龄上的不同特征。性别方面,女性比男性更注重淳朴善良的诚信品质,男性诚信心理所受的不良影响要大于女性;学历方面,受教育程度不同,对诚信的认识理解也不一样,而小学学历人的诚信心理结构比较复杂,甚至有自相矛盾的地方;职业方面,相较而言,公务人员和企业人员的诚信倾向比较明显,农村人员的不诚信倾向比较明显,而学生的诚信水平居于中间;年龄方面,20岁以下的人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相比,在正性、负性取向及其子维度上都存在显著的差异。本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于:(1)从个体人格品质的取向对诚信进行研究,拓展了研究领域,丰富了诚信的内涵:(2)立足于本土文化的视角,对中国人的诚信心理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文化背景下诚信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诚信思想基本特征的认识,促进了诚信理论研究的发展。(3)对诚信心理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出诚信形成的内源性机制,有助于从根本上培养人们的诚信理念,为当代诚信建设找准了着力点,并提供理论基础。(4)分析探讨了中国人的诚信心理结构,对于我们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时期重构诚信的价值体系,切实推进诚信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本研究在以下几方面对诚信研究有所发展和创新:(1)初步探索并揭示了中国人的诚信心理结构及其特征,而且突出从正性和负性两个取向去分析讨论了中国人的诚信心理结构。(2)编制了符合心理测量学规范的《中国人诚信心理问卷》,初步解决了中国人诚信心理结构的测查工具问题;(3)问卷调查中把同一被试的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既能反映出个体主观的诚信心理状态,又能反映出个体客观的诚信心理状态,这有利于客观真实地揭示中国人的诚信心理结构。(4)在研究中注重历史与逻辑的结合,突出动态的比较分析,相对于单纯的静态研究而言,揭示的内容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入;(5)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尤其是词汇假设法、文献分析法以及多种统计方法的运用,为中国人的诚信心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本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国民诚信教育要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统一,激励与惩治相配套,个人与社会相促进的教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