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研究及分析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grant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悬架系统是车辆运动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悬架系统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车辆的各项行驶性能。如今车辆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悬架就是被动悬架,虽然被动悬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车辆的各项性能指标,但是由于其结构参数的固定,使其不能随车辆行驶过程中外界条件和车辆状态的改变而自动变化,这大大制约了它潜在的应用性。而系统参数随时可以变化的主动悬架将成为未来车辆悬架的主要应用方向,所以对主动悬架进行深入研究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主动悬架技术的核心是控制策略,因此本文针对这个方面的不足,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对三种不同控制方案的悬架进行介绍、对比、分析,从而选择对主动悬架进行研究。而主动悬架的核心部分就是其控制部分,所以研究主动悬架控制策略是本文的重点。对各种悬架控制策略进行系统认真的研究分析后,再针对汽车悬架系统的动态特性,将现代控制理论运用于主动悬架,提出一种新型策略即模糊PID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融合了PID控制理论和模糊控制理论的优点,从而使主动悬架系统的各项性能有所提高。利用牛顿运动定律,以四分之一车辆模型为研究基础,建立两自由度的车辆力学模型及数学模型。依据不同的控制原理分别设计了被动悬架控制器、主动悬架PID控制器和主动悬架模糊PID控制器,并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构建出实现以上控制策略的主动悬架控制仿真模型。同时建立起积分白噪声形式的路面输入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采用模糊PID控制策略与其它形势控制策略相比较,在对主动悬架进行控制方面显得更合理、更有效。模糊PID控制与单纯PID控制相比,该控制方式对车身动挠度、相对动载荷、动行程以及垂直加速度的控制效果都有很大的提高,并使车辆加速度变化相对平缓。从仿真结果还可以看出,该控制方式鲁棒性强,更适合汽车悬架这种非线性、时变系统。本文针对车辆悬架这种时变、非线性的复杂系统,首次提出将模糊控制理论和PID控制理论经过有机结合后运用于主动悬架控制,并通过仿真验证的方法证实了其可行性及有效性。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匹多莫德联合孟鲁司特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免疫功能及肺功能影响性.方法 选取支气管哮喘患儿1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
结核病(TB)是一种感染结核分枝杆菌(MTB)所致的传染性疾病,我国疫情尤为严重,尤其是在当前各地人口流动频繁的情况下,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愈发艰巨.为了保障居民的生命健康,我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长足发展以及公众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高速列车的发展不仅要有更快的速度,同时必须满足运行的平稳性、舒适性以及更高的安全性。高速列车车体采用全承载式
自21世纪以来,我国就大力倡导使用环保材料,因而催生了许多新型墙材生产装备制造业和新型墙材生产企业;随着墙材生产企业配料、成型等诸多工艺成熟和业务模式的定型,企业开始着手提高自身的生产灵活性来迎合市场需求,做到生产最优化和利润最大化;然而,生产的灵活性的提高需要生产管理者实时掌握生产线的运行状况,实现最高效的生产效率。提高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关键在于对整个生产线的控制,而本文的研究则侧重于新型墙材产
机器人机构动力学分析包括动态静力分析和动力学响应两方面。本文研究基于单开链的并联机构动力学响应模式方法,一方面,该方法继承了序单开链方法方程维数低,方程形式简洁和通用性好等特点,并且易于实现编程及求解,提高实时控制的分析与计算效率;另一方面,该方法可与机构结构学、运动学共享同一模型,建立了单开链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库,实现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使机构计算机表达、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自动生成与求解成为可能
L-苏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在食品、医药、饲料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在大肠杆菌发酵过程中,草酰乙酸作为前体物参与L-苏氨酸的合成,增加前体物草酰乙酸的合成量,对于提高L-苏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