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OCSAT-1卫星数据600km高度顶部电离层离子温度特征分析及建模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guoh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子温度是电离层最重要的物理参数之一。其它的物理参量,如离子-中性成分的碰撞频率、电子和离子加热率等,往往基于离子温度、电子温度、密度等基本参数的经验公式得到。离子温度的时空分布反映了电离层中的能量演化过程,也是电离层和热层耦合过程的热结构时空分布特征的一个表现。另外,也可以通过研究热结构中各种成分的能量获得、能量损失和能量平衡,建立一系列方程,来描述温度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离子温度可以通过探空火箭、非相干散射雷达、卫星等观测手段得到。从1999年至2004年,ROCSAT-1卫星观测了从太阳活动上升期到下降期600km高度中低纬顶部电离层各种参量(如离子密度、离子成分、离子温度和离子速度等)。利用这些丰富数据可以研究中低纬电离层各种参量的分布、电动力学过程及电离层-热层耦合等。首先,本文基于地磁活动平静期(KP<3)ROCSAT-1卫星离子温度数据,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和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方法,得到太阳活动从上升阶段到下降阶段,离子温度空间分布特征(如磁倾角纬度变化、经向变化)及其对应的时间变化特征(如地方时变化、半年变化、年变化等),这些规律对认识电离层不同区域等离子体的能量获得和损失等热力学过程有重要意义。同时,讨论了太阳活动对离子温度的影响,及大气非迁移潮汐波(DE2、DE3)对低纬区域离子温度的影响,其主要结果如下:   (1)在顶部电离层区域,整体上,离子温度的纬向(随磁倾角纬度变化)平均分布表现为磁赤道附近温度较低,随着纬度增加,温度逐渐升高。在磁赤道附近,离子温度的经向(随地理经度变化)有明显的3波结构,3波结构沿磁赤道分布,没有向高纬区域偏离的趋势。上述结果也表明,低纬项部电离层区域的磁场对等离子体的控制占支配地位。   (2)EOF分解第一层分解后前四阶基函数E1~E4为离子温度最为明显的四种空间(纬向和经向)分布结构结构,这四种空间结构对应着不同的地方时、月变化、年变化和太阳活动性变化特征,这些时间变化特征在各基函数对应的系数PCI~PC4中体现。前四阶基函数中,E1贡献率达到89%,是最主要的空间结构分布特征。其分布特征和平均分布特征较为相似,在磁赤道附近也表现为3波结构,但是这种3波结构的分布有向地理赤道方向的偏移,这是热层大气和电离层等离子体互相调制的结果。E1对应的系数在地方时变化的特征表明,离子温度随地方时变化的一般特征是夜间低白天高,在早晨和下午有两个峰值,其中早晨的峰值更高。PCI经分解后的系数的月变化和年变化表明,离子温度与太阳活动性存在一定相关性。   (3)E2贡献率在3%,主要特征是赤道附近的4波结构。该结构在白天09LT-17LT,20LT,03LT前后易于和3波结构区分,其中12LT前后最为明显。4波结构的月变化和年变化和太阳活动性及F2层临界频率相关。   (4)E3和E4共同描述了离子温度南北半球不对称的分布特征。磁赤道夏季一侧10°左右有温度极小值(温度槽),冬季半球纬度在10°~20°区域有明显极大值(温度峰),温度峰和槽的结构在地方时早晨和下午比较明显。当南太平洋区域或北大西洋区域处在冬季时,有日出前加热的结构。这些不对称分布的结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在冬至和夏至交替出现,春分两季基本消失。   (5)离子温度的长期变化主要受到太阳活动的调制,总体上,在太阳活动高年离子温度较高,太阳活动低年,离子温度较低。离子温度在夜间普遍与太阳活动性指数F10.7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在早晨,这种相关性不是特别显著,甚至在磁倾角纬度为正的区域有负相关的表现。正午前后,这种相关性有纬向差异,在磁赤道附近,正相关十分显著;在南北磁纬10°~20°附近,相关性不大;在中纬又有明显相关性;下午阶段,正相关性减弱,甚至出现负相关。   通过论证离子温度的时空分布特选择合理的建模方法和模型框架,本文建立了能够有效描述电离层离子温度分布的经验模型并和IRI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型结果与观测结果符合较好,而IRI模型该高度的离子温度值普遍偏高。本文模型能够给出IRI模型未能给出的离子温度分布的一些特征,主要改进包括:a.采用了离子温度按磁倾角纬度的分布,能够更准确反映项部电离层参量受到实际磁场位型的控制;b.参考IRI模型的时间迁移函数,重新构建了一个新的函数,按地方时变化时,能够给出IRI模型没有给出的早晨和下午时段的双峰结构;c.为了描述日出前的加热结构,采用较早日出的磁共轭点的日出时间作为时间迁移函数的参数。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观测精度的提高和观测台站的增多,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这一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取得了飞跃的发展。GPS技术为地壳形变监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也为同震、震后
地球空间(磁层和电离层)对行星际和太阳风扰动的全球响应是空间天气变化因果链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揭示地球空间天气基本规律的关键科学课题。本文主要运用全球MHD数值模
通过对设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实践教学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借鉴在设计艺术教育史上取得较大成效的包豪斯学院的理念以及当代德、美两国
根据2011年音乐新课标颁布三年以来,地方戏曲实施的成效与问题,也针对调查的现状,笔者在形成原因和教育观念的层面上进行探讨,进而提出:要想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同时促进
等离子体片高速流在磁层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形成机制以及与背景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利用搭载于Cluster四颗卫星上的磁场和等离子体观测仪器,对200
本文利用连续地震背景噪声记录和互相关技术,反演获得了青藏高原东部和周边地区的地壳和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地震数据源于:北京大学宽频带流动观测地震台阵,国家数字测震台网数
岩石圈的流变性质是控制岩石圈构造形变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探讨岩石圈动力学的基础研究之一。岩石圈的流变结构与岩石圈的物质组成,温度分布,压力状态和应变率有密切关系。因此,研
伪谱法和有限差分方法是强震地面运动定量模拟和震害分析领域中比较成熟的方法,它们可以模拟复杂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本文基于交错网格伪谱法和高阶精度有限差分方法,在二维伪
2010年3月,全球经济总体保持复苏走势,数据显示经济的方方面面都有好转迹象,因此研究机构纷纷上调对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新兴市场国家成为本次复苏的领先力量。但与此
本文在多成分单流体MHD模拟基础上,计算了火星空间大尺度电流体系,并对磁异常对火星空间电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火星空间存在着弓激波电流、磁堆积区边界电流、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