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碳纳米点的制备及生物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_Dot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纳米点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荧光碳纳米材料,其展现出的发光调控性、光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等优秀特质,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光催化、传感器、荧光加密等领域。同时由于低生物毒性、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细胞膜通透性等特点,碳纳米点在生物领域的应用逐步得到了人们的研究与关注。最初碳点被应用于细胞成像,生物活体成像等领域。随着碳点制备技术及相关研究的不断进展,人们开始着眼于碳点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光热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方法,具有创口截面小、治疗时间短、治疗效果明显等优点,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以及发展潜力。然而光敏剂的材料选择阻碍了光热治疗发展的脚步。常见的纳米颗粒如高分子聚合物、半导体量子点以及重金属纳米颗粒均在自身的性能上都有一定的缺陷性,无法成为光敏剂的理想材料。本文以柠檬酸(CA)和尿素作为原料,通过溶剂热法制备得到了两种具有近红外吸收以及高光热转换效率的碳纳米点。分别将两种碳点进行了形貌表征以及性质分析,并将它们应用于生物实验。(1)以CA和尿素为原料,以去离子水作为溶剂,通过溶剂热法制备得到碳点。将碳点粉末置于潮湿的环境使其自组装成大粒径的超级碳纳米点。超碳点在400-700nm波长范围展现出了较强的的吸收能力,以及高达50%的光热转换效率,因此具备成为光敏剂的潜力。(2)使用CA和尿素为原料,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通过溶剂热法制备得到在550nm-700 nm间展示出较强吸收的碳纳米点。该碳点在655nm激发光下展示出延展至近红外区域的荧光发射,同时具备较高光热转换效率(η=59.2%)。光热循环测试表明其具有优秀的光稳定性以及热稳定性,具有在生物领域的潜在应用。(3)将上述两种材料应用于生物实验。细胞实验表明两种碳点具有较低的生物毒性以及较高的光毒性。生物成像实验表明近红外吸收碳点可实现生物荧光成像,超碳点可用于生物光声成像。最后将超碳点应用于小鼠的光热治疗,小鼠身上的恶性肿瘤得到抑制或者消失,证明超碳点可以作为光敏剂应用于光热治疗。
其他文献
摩擦摆支座(FPB)是一种有效的干摩擦滑移隔震支座,且具有良好的自限位复位能力,其隔震消能的原理是利用滑动面的设计来延长结构的振动周期,以减小结构由地震引起的响应。本文
运用大孔出流理论对货运机车制动盘的浇注系统和补缩系统进行了设计,薄壁散热筋朝下、盘面朝上,采用半封闭式浇注系统,采取发热冒口和冷铁联合进行补缩;通过对原材料选用、配
为探明稻谷碾白加工过程中各级米糠的成分差异,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从米糠的营养成分、脂肪品质及微生物指标等方面对统糠、油糠及滑米糠的品质进行了测定和综合评价研究。结
刑法学界一般认为我国《刑法》第13条是关于犯罪概念的规定,即什么是犯罪。其后半段的“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但书”规定。关于我
我公司热电开闭所主要为生产现场的高压电动机供电,所内10kV供电系统采用KYN28A-12型金属铠装中置式高压断路器柜,配用VS1-12系列高压真空断路器。所内高压电动机大部分需通过现
基于2001-2008年统计数据,主要采用ESDA法探讨了中国31个省级区域汽车工业空间集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中国汽车工业高度聚集在东部地区,具有空间扩散效应,中部地区发展
根据脉冲MIG焊熔滴过渡光谱控制法的特点,首次研制了一台符合该控制法要求的逆变式脉冲MIG焊电源及其控制系统。该电源采用IGBT双单端正激式逆变电路,控制系统以具有较强数据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