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电影史,我们会发现由小说改编的电影可谓不胜枚举。导演们把小说作为改编素材,创作出许多为世人交口赞誉的好电影。一方面,小说与电影同属于叙事方式,这也是小说影视改编的审美发生学基础;另一方面,小说自身的情节脉络也成为影视创作者再创作的依据。以中国电影为例,从上世纪20年代与“鸳鸯蝴蝶派”文学结合形成的戏剧电影起,就一直主要是从叙事文学作品中吸取养分,但是成功和失败的案例都很多。而我们把眼光集中在香港女作家李碧华的身上时,却发现由她小说改编成的几部电影几乎都赢得了喜人的票房和业内人士的青睐。李碧华目前创作的长篇小说有九部,其中有七部被改编成了电影,另有一篇短篇小说《月媚阁的饺子》被陈果搬上银幕,改名为《饺子》。本文旨在对李碧华这几部小说与电影做对读研究,希望能对李碧华小说与电影的综合研究有所发现,探究出她的小说从香港言情小说中脱颖而出与影视成功联姻的奥秘以及李碧华小说成功改编成电影的意义,以期能为当今华文的文学和电影创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分三章进行讨论。第一章主要是阐述李碧华小说电影改编的素材,即她笔下的浮生爱恨及多重视角观照下的理性思考。包括她小说中一直着重描写的浮生世相,以及女性意识的呈现与反思,还有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现实观照,希望从小说的主题思想入手,探究她小说成功改编成电影的奥秘。第二章论述小说改编成电影的基础,突出表现为她的小说创作符合香港商业书写和影像消费的特点。她的小说是商业文化市场背景下的通俗叙事,而且小说具有突出的影视特质,这些都使得她的小说和改编后的电影具有明显的奇幻风格和精致影像。第三章通过李碧华小说改编成电影最成功最具特色的三部(《胭脂扣》、《青蛇》、《霸王别姬》)为代表,着重讨论其小说到电影的改编策略。即李碧华小说改编成电影后,与原著有何异同,而李碧华又是如何处理文学和电影这两种不同的叙事方式的融合和冲突,从而成功实现小说与影视的联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