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冲击,这些老人中70%生活在农村,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的老龄化问题和养老问题尤为突出。在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功能日益弱化的今天,如何切实有效地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但是,中国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着“保富不保穷”,穷困者不能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受益的问题,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际上更接近于商业保险制度,但其却没有商业保险运作的机制。一方面,农民的低收入水平限制着农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真正需要养老保险的人得不到有效地保障;另一方面,农村社保基金连年结余,挤占挪用农村社保基金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广大农民对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因为城乡结构二元化的影响,城乡经济差距较大,导致在短期内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希望实现城镇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整合的政策思路也不符合中国现实国情。本文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与中国国情相近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并通过相互对比,总结出了发展中国家采用的农村养老保障类型,结合中国当前农村人口众多,且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功能日益衰弱,迫切需要解决养老问题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农村先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障。这一政策有以下好处:一是可以结合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给贫困老年农民带来有效地救助;二是可以减轻其子女家庭的经济压力,有利于其子女家庭经济的发展;三是可以有效地刺激农村消费,给当地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契机。一方面减少农民负担,解放农民的生产力;另一方面配合国家的三农政策,充分挖掘农村的消费潜力,拓展国内市场。同时,因为农民收入水平不高,造成农民养老金数额不高,且这一保障是收入补充型养老保险,还可以覆盖原来的农村老年救助,所以对国家经济的短期压力也不是很大。这样一来,农村可以更充分的发展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同时配合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计划等举措,为未来建立真正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并进一步整合城乡养老保险体系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