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影响开发模式的广州道路绿化调查与分析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ca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广州市正践行国家海绵城市建设,应用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改善场地水文循环环境是道路绿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广州市10条主要道路的实地调查与数据采集,在充分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分析LID理念应用于广州道路绿化的地域性措施,归纳相应的LID绿化模式,为广州新开发区域道路绿地的LID应用提供模式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在理念应用方面,广州LID设施的应用布局多以自然水体为依托,在道路绿地中顺应地形,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关措施以及“绿灰”结合的雨水生态处理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场地的水文循环环境,从而符合LID理念。(2)在技术应用方面,LID绿化主要采用了下沉式绿地、植被坡、旱溪等3种LID设施类型;在滨水植物的生活型应用上,中生植物应用了93种,湿生或沼生植物应用了8种,分别占样地植物总种数的92%和8%。在雨水生态处理方面,“绿灰”组合结构简洁,具有一定的经济性。(3)在LID应用中,形成了两种地域性道路绿化模式。第一种是传输型疏林草坡交通岛绿化模式。绿化主要以草坡-沟渠所组合的传输型雨水排放功能体,减缓、过滤和排放机动车道的雨水。这种模式结构可以应对广州多雨环境下一定强度的降雨量,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尤其适合于强调视线通透的中小型交通岛绿化。第二种是蓄留型密林旱溪交通岛绿化模式。绿化主要以植被驳岸-旱溪-地下蓄水池所组合的蓄留型雨水循环利用功能体,减缓、过滤、下渗、收集人行道和绿地的雨水,作为日常绿化的灌溉用水。这种模式结构既可以应对一定强度的降雨量,又可实现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尤其适用于新开发区域的中大型路侧绿地和交通岛绿地。
其他文献
分析了黄土高原传统窑居村落文化特征与枣园新村的文化特征,阐述了文化重构的社会环境因素及黄土高原传统村落所面临的文化冲突,最后通过对枣园新村文化重构实践经验的总结得到
该文首先论述了临时查封等相关概念和规定,接着从临时查封的适用范围与法律程序两个方面,说明了合理、合法使用临时查封应注意的问题.
针对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法求解大规模索膜结构风振响应时动力时程分析的次数受到限制而导致一些参数组合下的响应统计值难以预测的问题,引入神经网络,通过少量样本的训练,建立了
1、第三方CA认证中心为用户颁发证书;2、系统管理员添加应用系统及应用系统的访问控制信息;3、用户使用自己的数字证书在身份认证系统上进行登录,身认证系统对该用户身份进行
概括性地回顾了有余热的高大厂房、车间的通风方式.在对通风装置进行全面的功能分析并合理确定权数的基础上,利用价值工程有关原理建立了高大厂房通风装置评价新模型,并对该
期刊
近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主持召开会议,听取当前奶业发展、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情况的汇报,研究部署相关工作。会议指出,要以质量安全为核心,以奶源基地建设为重点,按照“保供给、保
后真相时代,世界媒体提供海量的信息,但却从多种不同甚至相矛盾的角度解读同一客观事件。为探究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以扩展意义单位模型(EUM)为理论指导,从LexisNexis新
<正>~~
期刊
为了研究异型柱小型砼空心砌块小高层房屋的动力特性,进行了1:3.2模型12层结构的模态试验,获得了结构的周期、振型、阻尼比等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砼空心砌块对结构动力特性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