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在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和更新城市建筑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如何将这些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加气混凝土作为我国的主导墙体材料,在建筑更新、运输、施工过程中自然会产生许多废加气混凝土,由于其孔隙率高、强度低、水化较完全,因而在应用于水泥基材料中面临着强度低、无水化活性的难题。利用传统的机械激发、化学激发方法激发废加气混凝土的活性,其激发效果有限;利用煅烧方
【基金项目】
:
湖北省科技厅“基于纳微粒子-功能高分子耦合作用的装配式绿色构件制备技术”(2018AAA002)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在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和更新城市建筑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如何将这些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加气混凝土作为我国的主导墙体材料,在建筑更新、运输、施工过程中自然会产生许多废加气混凝土,由于其孔隙率高、强度低、水化较完全,因而在应用于水泥基材料中面临着强度低、无水化活性的难题。利用传统的机械激发、化学激发方法激发废加气混凝土的活性,其激发效果有限;利用煅烧方法激发其活性,处理成本较高且不环保,因此本文依托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2018AAA002),采用湿磨的方式处置废加气混凝土,得到不同粒径的废加气混凝土料浆,研究了湿磨处置前后废加气混凝土的物化特性,并对比分析了废加气混凝土与粉煤灰、磷渣、钢渣的粉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物化特性方面,随着湿磨时间的延长,湿磨废加气混凝土的pH值明显增加,溶出的离子更多,颗粒分布更加均匀,但对其物相组成基本无影响。在相同湿磨条件下,湿磨3min后,废加气混凝土与粉煤灰、钢渣、磷渣四种材料废加气混凝土的中值粒径减幅最大,为56.4μm;湿磨至20min时,废加气混凝土的中值粒径最小,说明其更易磨;湿磨时间延长至120min,废加气混凝土的中值粒径始终最小,但减幅相对较小,说明易磨性略有下降。依据上述湿磨废加气混凝土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变化,研究了湿磨废加气混凝土对水泥物理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湿磨废加气混凝土的粒径减小会使复合体系的标准稠度用水量随之增多,凝结时间变短,抗压强度明显提升,但当湿磨废加气混凝土取代水泥的量达到40%时,体系的早期抗压强度明显下降。利用水化热、电阻率、XRD、TG、MIP、SEM等测试方法,深入研究了湿磨废加气混凝土对水泥水化进程和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废加气混凝土粒径的减小,加快了废加气混凝土-水泥复合材料的水化反应速率,增加了水化产物的生成量,明显降低了体系的孔隙率,但废加气混凝土掺量达40%时,水化反应速率明显变慢,水化产物也随之减少,孔隙率也相应增加。最后,对比分析了废加气混凝土、粉煤灰、磷渣、钢渣的胶凝特性,结果表明,以湿磨废加气混凝土取代30%水泥时,复合材料的28d抗压强度和毛细吸水率与磷渣-水泥基复合材料相当,并且其1d、3d、7d抗压强度相对更高。
其他文献
纳米金二维膜是通过其单分散的纳米颗粒在二维空间内紧密排列获得的,区别于其一维的单分散粒子和三维的块体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拓展了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应用领域和范围,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然而,通过传统的自组装方式得到的金纳米颗粒的二维单层膜具有两面对称的形貌和性质,在某种程度上就限制了它们在许多领域的应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多功能应用需求的增加,Janus结构的材料逐渐被报道。通过对膜两面的物理
吉尔吉斯斯坦是一个中亚国家,人口600万,前苏联成员国(苏联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中国是吉尔吉斯斯坦最大的投资者和贸易伙伴。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是上海合作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成员。吉尔吉斯斯坦是“一带一路”项目的参与者。吉尔吉斯语和俄语是当地语言,最近中文已经成为吉尔吉斯斯坦最受欢迎的语言之一。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是市场经济,国家货币是吉尔吉斯索姆,实施自由兑换的浮动汇率。美元和欧元是广泛使
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简称BC)是由微生物合成的具有独特三维纳米网络结构的纤维素,纯度高,吸水性强,生物相容性好,在食品、造纸、化妆品、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静态培养是目前细菌纤维素工业化生产的主要方式,但静态培养占地面积大,产生的纤维素膜在应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动态培养易于工业化生产和控制,产生的细菌纤维素分散性好,便于使用,是细菌纤维素工业化生产的理想
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是一种能够侵染世界范围内超过1000种植物的坏死型营养真菌,造成严重的植物病害,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光照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信号,影响着真菌的生长发育、次级代谢以及致病性等各个方面。真菌对于不同波长范围的光信号的感知依赖于体内存在的不同的光受体,蓝光受体是真菌中重要的一类光受体,包括WC-1、WC-2和VVD三个组分。前人研究发现灰霉菌中的Bc W
PIN蛋白作为生长素极性运输的主要参与者和调控者之一,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有关PIN蛋白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子植物的组织器官水平,细胞水平上的研究很少。在小立碗藓(Physcomitrella patens)中一共有4个与拟南芥At PINs同源的基因,分别为PINA-PIND,其中PINA与拟南芥中At PIN1的同源度最高,目前已有两篇文章对小立碗藓PIN蛋白的生长素外运载
GSDMA是GSDMs家族中主要定位于胃肠道上皮及皮肤表皮的一种蛋白。鼠的Gsdma3第1124G突变成A会导致毛囊干细胞分化成皮脂腺细胞能力丧失以及皮肤中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分化异常。但是,GSDMA是如何调节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机制仍知之甚少。为了解答这一关键科学问题,我们首先检测了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NHEK)分化过程中GSDMA的表达,发现:随着角质形成细胞分化程度的增强,GSDMA的表达
胁迫可导致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中堆积大量异常折叠或未折叠蛋白,造成内质网胁迫(ER stress),细胞感受到胁迫压力会激活未折叠蛋白信号通路(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重建内质网稳态,但胁迫过强超过细胞修复能力时就会诱导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发生。动物细胞中抗凋亡因子BI-1与U
REGγ,作为一种以非ATP和非泛素依赖方式降解机体内诸多重要靶蛋白的蛋白酶体激活因子,其参与调控了包括个体发育、衰老以及癌症的发生发展等多种生理病理进程。间充质干细胞,作为近年临床上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学中应用趋于成熟和普遍的种子细胞,其在以骨质流失为特征的骨科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REGγ与间充质干细胞的关系以及如何影响其多能性和命运决定还未见任何报道。本实验基于野生型和REG
琥珀酰多糖是由根瘤菌、土壤杆菌、产碱杆菌以及假单胞菌等微生物产生的一种酸性多糖,由包含七个葡萄糖残基和一个半乳糖残基的八糖重复单位聚合而成,含有β-1,3、β-1,4及β-1,6糖苷键,此外还包含一些琥珀酸、丙酮酸、乙酸取代基。由于其独特而稳定的流变学性质,可在化妆品、日用品、医药产品、食品以及石油行业中用作乳化剂、胶凝剂、稳定剂和增稠剂等。目前琥珀酰多糖在国外已经实现商业化生产,国内对琥珀酰多糖
在本学位论文中,首先将卟啉结构(TPP-NH2)构筑到聚肽(PBLG)高分子链中,合成出以卟啉为端基的聚(L-谷氨酸-?-苄酯)即TPP-PBLG,详细地研究了其自组装行为;其次,将TPP-PBLG和聚单甲醚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PEGMA)构筑到同一体系,形成双亲性嵌段聚肽共聚物PBLG-b-PEGMA,详细地研究了其自组装行为和温敏性,并预测这类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聚肽共聚物在生物医学领域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