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历史发展中,清代是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不仅发展至农业社会的顶峰,且开始步入曲折与缓慢的近代转型历程,这一客观历史背景为认识中国社会发展与转型的过程,总结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提供了前提。清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转变较为剧烈地体现在城市这一空间内,本文即以城市作为历史研究的视角和载体,试图揭示这一特定历史时段上的社会发展面貌。笔者选取清代直隶省会——保定为研究对象,作为中国北方典型传统行政中心城市,清代是其发展的最高峰,城市的政治与军事职能不断强化,行政等级得以提升,经济与文化取得繁荣;同时,近代以来,保定城市也开始了近代转型,城市在区域内的经济职能日益加强,市政建设、城市管理与文化教育的近代转型也取得显著的成效。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对清代保定城市的整体研究可以对中国传统行政中心城市的发展特征以及近代转型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本文以论述保定城市的产生的基础以及城市起源与发展概况为开端,从清代中前期与清代后期两个时段上对保定城市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笔者尝试着在区域城市体系的视域内考察保定城市发展的整体特征及其变动,在借鉴现有华北区域城市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比保定在以北京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城市体系以及在以天津为核心的区域城市体系中的职能定位与发展特征的异同,考察了保定行政等级的变动,发展动力的转换,城市功能的多样化以及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结构的变化,从而,在宏观与微观,区域与单体城市的维度阐述了保定城市发展与转型的整体概况。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在保定这一类行政中心城市中,政治权力同城市发展之间始终保持了很强的亲和力,但近代以来开始发生变化,这类城市虽然受到外来冲击较小,且仍受制于国家行政网络,但是,市场体系的发育以及农村商品化程度的提高都深刻的改变了行政中心城市的功能与地位,促进了城市经济以及其它层面的近代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