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科研产出是衡量文科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文科硕士生科研学习结果最直接的体现。学术论文发表是文科硕士研究生主要的科研产出形式。当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文科硕士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存在选题重复率高,内容创新性不足,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甚至不少学者认为应该取消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这些评价缺少参照标准属于唯结果论,忽略了论文发表要求下学生学术写作过程对学生能力提升带来的影响。本研究以S大学为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研产出是衡量文科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文科硕士生科研学习结果最直接的体现。学术论文发表是文科硕士研究生主要的科研产出形式。当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文科硕士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存在选题重复率高,内容创新性不足,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甚至不少学者认为应该取消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这些评价缺少参照标准属于唯结果论,忽略了论文发表要求下学生学术写作过程对学生能力提升带来的影响。本研究以S大学为例,基于文科硕士研究生的科研产出,倒推科研产出的形成过程对文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的作用。探索不同群体硕士研究生对论文发表要求下的学术能力培养满意度的差异以及影响满意度的因素。最后采用访谈的方式,综合老师和同学视角探索文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要求的目标导向及合理性。本研究共分为三步,第一步,对S大学217位2018届文科硕士生毕业论文附录页中记载的科研成果进行整理,确定文科硕士研究生最主要的科研产出形式是学术论文发表;第二步基于OBE理论编制了论文发表要求下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满意度的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五个维度,分别是对论文发表要求满意度、对老师支持满意度、对学校支持满意度、对自身努力满意度以及对学术能力提升满意度。以S大学333位硕士生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23和Excel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第三步对学校的导师、管理者和文科硕士生就文科硕士研究生设置论文发表要求的目的以及必要性等内容进行访谈。结果表明,S大学硕士研究生对论文发表要求下的学术能力培养较满意;各维度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个人努力是影响学术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在科研产出类型及满意度上不存在差异;相较于人文科学硕士研究生,社会科学硕士研究生对学校开设的课程以及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评价不高;理工科硕士研究生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文科硕士研究生;已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的硕士生满意度要明显高于未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的硕士生;文科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论文发表要求不合理但有一定的必要。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校庆艺术展演为对象,以厦门大学为研究个案,运用深度访谈、文献研究等调研方法,立足艺术管理学,综合艺术社会学的“文化资本理论”及文化项目管理方法,探究厦门大学近十年内所举办的校庆艺术展演的管理模式及文化资本。同时,对其中3场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展演进行案例分析。研究发现高校校庆艺术展演作为一种美感符号,是具有特殊文化功能的仪式活动,有利于建立社群关系、加强集体认同和强化仪式体验,优质的校庆艺术
目的:对近端胫腓关节(Proximal tibiofibular joint,PTFJ)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并探讨PTFJ相关解剖参数与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第一部分:(1)选择20侧(非配对)人体膝关节标本,解剖并统计前胫腓关节韧带(Anterior proximal tibiofibular ligament,APTFL
情感分析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重要课题,但目前的情感分析相关研究中,其研究对象鲜有针对诗歌文本。汉语诗歌作为中华民族的思想结晶,其相关的情感研究工作有助于加强文化教育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诗歌的语言简洁凝练,其情感通常承载于意象词。意象词结合了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感,蕴含着隐喻思维和文化特征。而现有的诗歌情感分析方法中,尚无深入结合意象词特征进行相关工作的研究。为此,本文提出了将意象词特征融合于主流的深度
汶川地震不但给灾区儿童青少年造成了抑郁、焦虑、PTSD等负性心理影响,也在他们身上留下了独立坚强、关怀他人、珍惜生活的积极烙印。为探究汶川地震对灾区儿童青少年的长期影响趋势,本研究在汶川地震发生12年后,对18-30岁(地震发生当时6-18岁)的青年幸存者的社会支持、公正世界信念、感恩及创伤后成长现状进行考察,并对公正世界信念、感恩在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丰富社会支持对创伤后
波兰音乐家、作曲家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科·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1810-1849)是西方音乐史上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他在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风格中占据的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所创作的作品大部分为钢琴作品,波兰民族的音乐风格也很好的体现在这些作品中,其中有风俗性、趣味性的小品,也有史诗性的大型作品。这些钢琴作品从创作至今仍然广为流传。肖邦是首位把叙事曲这一体裁从声乐
近年来,随着智能语音技术的蓬勃发展,智能家居、音视频系统、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等各类智能终端产品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语音交互日益成为智能终端最方便的人机交互接口,语音交互场景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尤其在日常生活、会议等室内场景下,混响和噪声干扰、移动声源等因素会降低目标语音质量而造成语音交互体验下降。语音增强是研究如何从干扰背景中提取较纯净语音的信号处理技术。相比于单麦克风,麦克风阵列在高混响
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社会企业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了有利的背景条件。旨在通过商业运作为长者提供智慧化、专业化与社会化养老服务的Z集团为深入社区提供养老服务成立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一中心的运行实践为我们研究社会企业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与面临的主要问题提供了研究案例。通过实地调研,发现Z集团派生的S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自上而下的项目式参与、自下而上的耦合式参与、上下结合的应急式参与嵌入
疫情等灾难事件引发受众在生活和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使灾难文化成为一种传播研究现象。动态图形作为当代传播的重要视觉表现形式,在经济发展、文化传媒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探讨灾难符号在动态图形中的视觉建构,对传播灾难信息、推动受众社会责任感方面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动态图形中的灾难符号将抽象的灾难语言按照基础的图形组合排列,按照特定的方式方法转化为可视化的灾难符号。一部灾难动态图形作品的好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贫富差距日益扩大,这种宏观社会环境很容易导致部分群体在心理上产生主观的相对剥夺感。相对剥夺感(relative deprivation)是社会比较的结果,指个体通过与周围其他人比较而感知到自身处于不利地位。研究表明,这种对于不利地位的感知会对个体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主要包括越轨、攻击、暴力等偏差行为(Smith et al.,2012)。互联网通过扩大参照群体等方式极大扩大了青年群
《立法法》第13条的立法原意是在立法信息缺乏的情况下通过暂停法律授权地方试点,从而推进国家改革。该法条可以分解为主体要件、目的要件、事项要件、时空要件和“法律的部分规定”,对于“法律的部分规定”的解释受到其余四个要件的约束。本文试图将“法律的部分规定”拆解为“法律”、“部分”和“规定”三部分,分别对应暂停法律的对象、幅度和内容,结合授权实践分析其内涵与界限。第一章从《立法法》第13条的立法背景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