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基于AL公司的评价体系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w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7月由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成立了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预示着中国开始进入了“内控时代”,并于2007年3月公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征求意见稿)。同时国资委也发布《中央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暂行办法》。而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台的堪称中国版《萨班斯法案》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也于2006年7月开始实施,该指引规定了公司董事会应根据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报告及相关信息,评价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形成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同时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出具评价意见。在这种背景下,研究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评价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以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RM)和美国萨班斯法案的相关要求为基础,构建了一套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全文共分为五章,同时也是从五个层次循序渐进的分析过程。首先进行了理论概述,描述了内部控制评价的概念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其次进行了理论分析,从COSO的ERM框架出发,构建了适合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然后进行了定量分析,结合我国企业的基本情况,构建了一套内部控制评价具体指标体系。再次进行了应用分析,从一家外商在华投资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评价的案例出发,阐述了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最后进行了完善分析,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策略。
其他文献
近年来社交性社区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建立社交性社区管理用户、构建品牌,这使得社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推动社区用户活跃、促进社区发展成了企业不
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关键在于科学合理地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因为内部控制是以人为本的制度建设,而其实施主体是企业的高管团队,高管团队作为企业的顶层建筑与企业的日常
现阶段,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仿冒奢侈品的消费现象也异常猖獗。全球奢侈品行业每年因仿冒奢侈品行为造成的损失高达上千亿美元。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仿冒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