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山羊为研究对象,通过三个实验分别从体外和体内条件下探讨了海南霉素对山羊瘤胃消化代谢与生物氢化作用的影响,为在反刍动物生产中提高瘤胃内共轭亚油酸(CLA)及其组织内源合成前体物反式油酸(TVA)的含量,改善反刍动物产品质量提供理论依据。1海南霉素对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体外试验以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在体外条件下研究海南霉素对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实验设4个水平(0mg/L、2.5mg/L、5mg/L、10mg/L),每个水平3个重复,分别于0h、1h、2h、4h、8h、12h、24h时提取培养液,测定其pH、NH3-N浓度、微生物粗蛋白(MCP)浓度以及各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结果显示,各组pH均有所下降,处理组下降幅度更大;各组NH3-N水平有所上升,但处理组可以延缓这种趋势;对照组MCP先上升后下降,其它各组水平变化较平稳;VFA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乙酸比例以及(乙酸+丁酸)/丙酸比例有所下降,丙酸、丁酸比例有上升趋势,但未见差异显著。以上结果显示,海南霉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类型。2海南霉素对瘤胃生物氢化作用的影响体外试验以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在体外条件下研究海南霉素对瘤胃生物氢化作用的影响。实验设一个对照组和一个海南霉素处理组(5mg/L),每组样品加0.1mL亚油酸(50μg/mL)。分别于体外培养0h、1h、2h、4h、8h时提取培养液,测定其亚油酸(C18:2)、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9-C18:1)、反式油酸(tll-C18:1,TVA)以及共轭亚油酸(c9,t11-CLA)等各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处理组TVA与c9,t11-CLA含量均有所增加,且在1h与2h时TVA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除了C18:0水平较低以外,其它脂肪酸水平均较高,且在2h时C18:2差异显著(P<0.05),4h时C16:0差异显著(P<0.05),8h时C16:0与C18:0差异显著(P<0.05)。以上结果显示,海南霉素可以提高TVA与c9,t11-CLA含量,延缓不饱和脂肪酸的氢化作用。3海南霉素对山羊瘤胃生物氢化作用的影响本试验选用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4头成年山羊,研究海南霉素对山羊瘤胃生物氢化作用的影响。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除对照组外,分别于精料中添加菜籽油(5mL/只)、海南霉素(1mg/只)以及菜籽油+海南霉素,于饲喂后4h提取瘤胃液,测定其亚油酸(C18:2)、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9-C18:1)、反式油酸(t11-C18:1,TVA)、亚麻酸(C18:3)以及共轭亚油酸(c9,t11-CLA)等各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各处理组的TVA与c9,t11-CL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TVA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组的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含量较低,而油酸(c9-C18:1)、亚油酸(C18:2)以及亚麻酸(C18:3)三者总量高于对照组,且C18:1差异显著(P<0.05)。以上结果显示,海南霉素与菜籽油均可以提高TVA与c9,t11-CLA含量,其中同时添加菜籽油与海南霉素对提高瘤胃中TVA含量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