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时英创作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5451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穆时英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为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但由于特定历史文化语境的强大作用,穆时英研究长期被忽视,直至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转型,在人们对城市现代化的深切思考和对文学现代性的急切追求中,穆时英作为上海现代都市文化的典型代表,作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探索者,才重新走入文学研究的视野。
  穆时英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文艺评论及电影理论文章。小说集《南北极》以大众化的生活口语描写社会底层无产者的生活,而小说集《公墓》、《白金的女体塑像》和《圣处女的感情》则以细腻的感觉化语言书写上海大都会景观及都市摩登男女,长篇小说《中国行进》,则尝试以现代主义技巧对30年代中国从城市到农村的全景式描写。这些无不显示了穆时英多元的艺术追求和复杂的创作思想,但也不难发现,贯穿其创作始终的正是穆时英对艺术形式技巧的执着追求。无论是大众化口语、新感觉主义,还是西方现代主义叙事技巧、电影蒙太奇手段,穆时英在其小说文本中不断地探索、实验新的形式技巧。对形式的重视和推崇是穆时英文艺观的核心理念,在“软硬电影论争”中,穆时英以此为基础,建构了以文艺情绪本质论、文艺形式本体论、文艺生存斗争论为核心内容的文艺理论体系,并进一步提出文艺的审美艺术批评理论。
  穆时英作为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中的独特存在,其多元的创作风格和复杂的创作思想与30年代上海现代都市文化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可以说,是上海造就了穆时英,是都市成就了穆时英。在30年代上海开放包容的文化品格所造就的多元文化氛围中,穆时英的创作在传统文化的熏染下,不仅直接学习日本新感觉主义,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并且接受左翼主流文艺思潮影响,自觉吸纳都市大众文化精神,将作为大众文艺的电影艺术融合在文学创作中。受多元文化交融的影响,穆时英创作呈现出多元性和复杂性,而作为现代都市生活的参与者、观察者和表现者,穆时英的创作又彰显了都市文化的多元性、复杂性。
  在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历史中,穆时英以其独特的创作丰富并推动了新文学的发展。首先,在内容题材上,穆时英的新感觉都市小说首次以现代都市作为独立审美对象,聚焦现代都市男女的生存状态,表现都市人的现代情绪,为中国现代小说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现代都市小说创作。在艺术形式上,穆时英对蒙太奇、意识流、新感觉主义等西方现代主义叙事技巧和结构形式的成功运用,推动了中国现代小说文体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小说的现代化进程。而穆时英丰富的电影理论和电影的审美艺术批评理论则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电影理论的发展和现代转型。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表现“文革”“伤痕”的儿童小说,与“文革”文学在叙事技法上具有一致性。在对社会问题进行分析时,习惯于将“文革”的过失,归咎于“四人帮”等“坏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干扰和破坏。儿童小说中的“革命历史”题材叙事,与现实政治中的“拨乱反正”关系密切。“文革”结束后,一些儿童小说作家试图用对“革命历史”的叙事,回到“文革”前的认识逻辑和意识形态规范,并在1980年代逐渐走向了对“革命历
学位
分类词是一项很特殊的语言特征,因此一直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目前,分类词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分类词普遍规律的探究正成为跨语言研究的一个热门方向。壮语分类词语篇出现频率高,语义、句法功能发达,语用功能多样,有着极高的类型学价值。本文参照分类词类型学提出的分类词描写框架,全面详尽地描写壮语武鸣话的分类词系统,分析分类词语法、语义、语用及篇章层面的相关参项在武鸣话中的各种表现。  本文正文有五章,另有绪论和结
学位
学位
学位
本文通过考察上海现代消闲刊物与海派散文之间的关系,揭示海派散文作为地域性都市散文的独特生产机制及其审美功能和文体特征,探讨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虽然海派文学研究已成为显学,但学界多从海派小说角度切入,对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海派散文却相对忽视。海派作家在20世纪30、40年代创作了大量的散文,表现了现代都市上海的真实风貌以及市民的生活理想和价值观念。研究海派散文,对于把握海派文化的精神内核,对于深
李维桢(1547—1626)是明代“后七子派”后期的中坚,在很大程度上也可称为晚明文坛盟主之一。特别是他数十年的文学创作活动,正处于晚明诗坛流派纷起、诗学思想激烈变化的时期,他的诗歌创作、诗学思想与晚明诗歌创作、诗学思想的流变有很大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反映晚明诗歌流变的一个标本。  本文从各个方面对李维桢进行比较全面的考察研究。不仅对其思想、性格、心态、文学创作、文学理论及其影响加以论述,还试
学位
中国西南边陲的高原上生活着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少数民族——纳西族。纳西族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西藏三省区毗邻的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支流无量河和雅砻江流域等大约八万平方公里地域范围内。在这一块位于高原的神奇土地上,在与周围大理南诏白族文化和藏族地区苯教、藏传佛教的相互影响下;在与中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相互交流中,创造出了光彩夺目的纳西族东巴文化,主要记载于用纳西族古代图画象形文字书写的一千多卷东巴经籍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