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向孔隙改善扩压叶栅性能的实验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oveye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航空工业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其中压气机气动性能的改善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影响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各因素中,附面层无疑是造成压气机叶栅损失组成中的主要部分。因此,研究压气机叶栅内真实的流场结构和损失增长机理,探索降低占叶栅能量损失主导地位的端壁损失的方法和途径,较好地控制叶栅附面层流动是改善压气机性能的关键环节。孔隙流动控制技术,即在压气机叶片的端壁或某展向位置开置适当的孔/缝,利用孔/缝的附加流动来平衡吸力面与压力面的压差,从而减弱栅内横向二次流;同时,吸力面上形成的射流使得角区分离被有效抑制,二次流损失随之减少,且叶栅中的气流折转能力有所提高,从而使得压气机稳定工作范围增大。实验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推进理论与技术研究所低速平面叶栅风洞上进行,在零冲角条件下,采用五孔L型五孔探针和U型水排对具有60°叶型折转角的直叶栅进行了详细测量,并对壁面做了墨迹流动显示分析。实验根据不同的开孔位置进行组合确定了8个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切向孔隙射流可以有效提高叶栅的扩压能力,开孔位置相对应的叶高处扩压因子明显提高;比较三个开孔位置,在25%相对叶高处开孔的效果最为明显,此时叶栅中径处大部分叶高范围内的扩压因子都明显提高;当叶栅采用切向射流孔结构后,出口截面损失分布沿展向被重新分配,各方案都使得叶栅总损失降低。由于两孔组合方案的射流有效作用面积较单孔要大,射流对于吸力面分离的抑制作用大于单孔方案,因此降低流动损失、改善流动状况的程度也越大;孔隙射流有效减少了二次流与尾迹的掺混,同时使得尾迹区和高损失区的范围减小,并降低了端部气流的过偏转程度。
其他文献
为了对相继增压柴油机及电控系统进行深入研究,拟建立TBD234V12相继增压柴油机试验台,监控系统是该试验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初步建立了该试验台的监控系统,并对实验台辅助设
X射线旋转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能够从多个角度提供高分辨率的透射成像,实现清晰、完整的冠状动脉可视化,已经成为冠心病诊断中最重要的辅助手段之一。借助冠状动脉三维结构信息,可
当今社会各个工程的发展不断壮大,测绘技术被广泛运用到施工过程之中,该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工程数据的采集以及管理的规范,并且随着测量技术发展,测量技术逐渐走向自动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完善,各个项目的建筑工程也在发展中.然而,在深基坑支护与降水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深基坑作为基础施工项目,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和
纯水在一定的冷却速率下,达到冰点温度后,不会马上结冰,而会出现过冷现象,过冷水动态制冰技术就是利用水的这种过冷现象进行制冰,制取的冰是一种冰水混合物,称为二元冰,也叫做冰浆。过冷水动态制冰是目前研究较热门的一种动态制冰技术,制冰回路主要由过冷却器、过冷解除装置和蓄冰槽组成,其中过冷却器是关键部件。相对于静态制冰,过冷水动态制冰具有换热效率高、制冷机运行工况稳定以及尖峰取冷能力强等优点,但也存在着需
新常态下,政府对市场运行监管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监管手段和方式都亟需转变,特别是作为市场运行态势分析和调控依据的市场运行数据信息监测工作,尤显突出。本文以大连市
本文以丙烯酸甲酯及乙二胺为反应物,采用发散法合成了2.0代及3.0代树状大分子,并以其做为模板,选用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在甲醇溶液中还原硝酸银制备了纳米银抗菌整理剂。接着利
当今世界能源与环境成为日益重要的两大主题,清洁能源的使用和节能技术的开发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空气品质的要求愈来愈高,空调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及现代三维设计理念的推广,那些应用在传统制造业中的专业软件的局限性表现得更加明显。目前,国内应用的泵水力设计的CAD技术主要是以AutoCAD为工作平台,进行二维水力模型设计,但是这种技术已远远不能实现泵设计、生产制造的自动化和两者的高度集成;同时针对相似换算法是泵生产厂家应用最多的水力设计方法的现状;和参数化三维设计软件Pro/E集CAD/CAM/CAE
聚乙烯亚胺(PEI)是目前公认的具有较高转染效率的阳离子聚合物之一。其转染效率与相对分子量大小相关,一般分子量越大,转染效率越高,但细胞毒性也越大;反之则细胞毒性较小,同时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