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是一个小社会,是小学阶段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元。科学的班级管理模式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作为一个长期在农村小学高年级任教的班主任,笔者发现在农村地区,小学班级管理工作者较城区教师承担了更多的学生基本习惯的养成、个人良好意识的形成等方面的教育和管理任务,而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自身鲜明的身心特征。因此,我们探究农村小学高年级的班级管理工作是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本课题采用了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观察和访谈等研究方法,以山东省青州市D农村小学为例,对该校高年级班级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该校班级管理的问题主要存在于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师生关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和班级团队建设等方面。研究进一步指出问题的原因主要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庭等方面:学校方面,分班不均衡且管理制度与评价制度不健全;教师方面,班主任管理理念与方法陈旧且工作压力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且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家长思想传统,只重成绩,忽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农村不良环境影响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忽视等。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改善性建议:学校要完善班级管理工作机制,减轻教师负担,加强家校合作,丰富师生生活;教师要更新班级管理理念、提高班级管理专业知识;学生要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与素质;家长应配合学校工作,主动参与学生管理;上级主管部门要优化农村学校周边环境,提高农村师资力量,优化农村教育教学资源,提高班主任教师待遇等。笔者通过本次研究,对当下农村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把握。而本研究提出的针对农村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现状和问题的改善性对策,相信对于实现农村小学高年级高效、高质量的班级管理和教育发展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