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血管铸型技术研究肝外胆管动脉的分布特征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tmesee_l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道铸型技术是解剖学特殊标本制作里的一项专门技术,既往对肝外胆管的血管研究多通过乳胶灌注然后大体解剖的方式进行,集中于血供的来源、肝门区以及胰腺和十二指肠内的血管分布,而吻合动脉链之间的血管联系及分布特点很少有人提及。由于详尽的解剖学资料较少,影像学特征也不了解,无法明确这些血管的位置和毗邻,以致胆管手术常出现胆管缺血或出血等并发症。目的本研究旨建立适合肝外胆管动脉铸型的填充体系,灌注肝外胆管的微动脉三维立体铸型标本,揭示吻合动脉链之间的血管联系及分布特点;建立适宜吻合动脉链相关微小血管的测量方法,重新统计十二指肠上段胆管的血供来源和比例;探讨它们的临床意义,为临床减少肝外胆管手术所致的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分别以过氯乙烯和树脂为材料,各制备1套肝外胆管及其动脉的铸型标本。(2)以丙烯酸树脂为填充材料按照不加压和局部加压两种方式各灌注6套肝外胆管动脉标本,酸腐蚀后获得铸型标本,观察和分析肝外胆管的血供情况,比较两种灌注方式构建的铸型标本的特点。结果(1)过氯乙烯灌注的铸型不能完整显示吻合动脉链,丙烯酸树脂材料灌注铸型能观测到完整的吻合动脉链。(2)对动脉铸型标本管径分别采用数显游标卡尺法和PhotoShop法进行测量,对大血管测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对小血管进行测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3)12例(每组6例)成年人肝外胆管的动脉铸型标本均可清晰显示营养肝外胆管主要动脉和边缘吻合动脉链。(4)6例用树脂材料局部加压制作的铸型除了能显示的肝外胆管的主要营养动脉外,还在肝总管、胆总管的十二指肠上段和后段观测到左右边缘吻合动脉链之间有丰富的横向动脉,在肝总管上方观测到肝固有动脉左右支之间发出的弓型交通支。使用photoshop法通过6例铸型重新统计动脉链间的血供关系,发现肝外胆管上方的血供主要来自胆囊动脉、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和弓型交通支,下方主要来自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门静脉后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及主要分支,下方的供血约占53%,上方约占46%,中段肝固有动脉占1%。通过对每条横向动脉中部的内径和两侧起始部的内径测量,发现肝总管中段和上段的横向动脉较粗,平均内径分别为(0.26±0.02)mm和(0.24±0.04)mm,与两侧的内径比为也较大;上段比值最大,为1.09,中段其次,为1,下段中部的平均内径为(0.14±0.03)mm;两侧的内径比值为0.74。结论(1)以丙烯酸树脂为填充剂的局部加压法适用于肝外胆管动脉铸型灌注;(2)PhotoShop法是测量动脉吻合链相关的微小血管直径的可靠测量方法;(3)肝外胆管两侧的吻合动脉链上下方的血供比例相对均衡;(4)肝总管段的血供丰富,原位肝移植离断部位应在胆囊管汇合处上方,以保留肝总管中上段的血供密集区域,与现行的主张一致;(5)为降低创伤对肝外胆管的血供影响,手术应尽可能于胆总管十二指肠上段与肝总管下部做纵行小切口。
其他文献
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创新.本文从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打牢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积极性四个方面
加拿大新圣凯瑟琳医院位于安大略省圣凯瑟琳市,由安大略基础设施管理局委托相关机构负责建设及经营。医院建筑面积89187m^2,设床位375张,建筑层数5层,层高4.8m,投资约5.39亿
目的研究腰间盘突出合并骨性椎管狭窄采用微创臭氧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分析。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84例腰间盘突出合并骨性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了六大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运算是六大核心素养之一,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也是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笔者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高一学生的数学运算仍然存在众多问题,因此,了解高一学生数学运算素养的现状、问题,探索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测试法、问卷法和案例分析法,首先参考已有研究成果,了解研究现状,编制测试卷和调查问卷。其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