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食管胃静脉曲张(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s,EGV)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常见并发症。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non-selective beta-blockers,NSBBs)如普萘洛尔可通过阻滞β 1肾上腺素受体,降低心率,减少心输出量和通过阻滞β 2肾上腺素受体,收缩内脏血管,降低门静脉血流量,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欧美国家关于普萘洛尔预防肝硬化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的研究,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资料很少,导致了我国普萘洛尔的使用率较低,很多患者使用的剂量和方法不规范,这一结果又影响了普萘洛尔的治疗效果,使医生和患者对普萘洛尔的疗效信心不足。因此,亟待在国人中开展普耐洛尔预防肝硬化患者EGVB的相关研究。本研究探讨肝硬化EGV患者对短期口服普萘洛尔产生的血流动力学应答情况,并进一步探讨患者的应答状态对预防EGVB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和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10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科的连续45例肝硬化EGV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患者进行筛选。口服普萘洛尔前和服药7天后测定患者的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HVPG 等于肝静脉楔压(wedged hepatic venous pressure,WHVP)减去肝静脉游离压(free hepatic venous pressure,FHVP)。血流动力学应答被定义为HVPG值较药物干预前基线水平降低20%或绝对值降至12mmHg以下。应答者出院后继续服用相同剂量的普萘洛尔预防出血。对于无应答者的患者,若既往发生过出血,则建议规范化的内镜治疗,若既往无出血史,则定期随访观察。对符合筛选条件且成功完成两次HVPG测定的患者进行随访。本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有临床意义的静脉曲张出血,次要终点为死亡。使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临床数据。结果:最终共34例患者纳入研究分析,其中15例为应答者,总体应答率为44.1%(15/34)。应答者和无应答者之间年龄、性别、病因及肝功能等均无明显差异。平均随访时间为22.0±11.3个月,范围为1.8个月到41.6个月。短期口服普萘洛尔后,总体HVPG值和WHVP值均明显低于服药前的基础值,但服药后的总体FHVP值明显升高。其中平均HVPG值从18.2士4.9mmHg下降至14.9±4.9mmHg(t=4.84,P<0.001)。同时,患者的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静息心率(heart rate,HR)均较服药前明显下降。应答者的第二次HVPG值为11.4士3.4mmHg,明显低于无应答者 17.7±4.0mmHg(t=-4.829,P<0.001),并且应答者HVPG下降幅度及下降百分率亦明显高于无应答者。本研究34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中12例患者既往发生过EGVB,其他22例未发生过出血的患者服用普萘洛尔一级预防EGVB。一级和二级预防EGVB的患者对短期口服普萘洛尔的应答率分别为45.5%和41.7%(X2=0.045,P=0.832)。在随访过程中,总共9例患者发生首次或再次EGVB。应答者未发生出血的累计概率明显高于无应答者(X2=6.069,P=0.014)。单因素分析提示既往发生过出血、血流动力学应答情况、第二次HVPG值和HVPG下降百分率与EGVB显著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仅既往出血史是预测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 6.807,95%CI 1.551-29.868,P=0.011)。结论:短期应用普萘洛尔可使44.1%的肝硬化EGV患者产生血流动力学应答。长期服用普萘洛尔的应答者发生EGVB的风险明显低于无应答者。既往发生过EGVB的肝硬化患者发生再次出血的风险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