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事变前山西票号生存轨迹研究——以票号信稿史料为基础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be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中后期,山西票号凭借庞大的资金实力、优良的信誉,在全国遍设分支机构,利用汇票进行国内外资金调度,取得了“汇通天下”的美名。太平天国运动后,山西票号成为清政府官款汇兑的主力和重要的融资者,甲午战争后山西票号更是借助于清政府的官款汇兑业务,赢得了更为广阔的利润空间。穿梭往来于票号各地间的大量“信稿”,承担了传递信息、报告业务、调拨资金等重任,是票号业务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山西票号史料》(增订本)中收录的1230封山西票号“信稿”,是反映山西票号存续期间业务经营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已有的研究虽从不同侧面,直接或间接地利用过信稿史料的部分信息,但因为信稿整理繁冗耗时、工作量庞大,至今仍无一人完成对其全部信息的整理工作。对信稿史料做全面梳理,并按照时空顺序进行纵向深度的研究,有利于全面真实地再现山西票号在其存续期间的发展规律和经营行为,本文将上述两点归结为山西票号的“生存轨迹”。  因此,本文在已有信稿史料的基础上,对山西票号在庚子事变前的“生存轨迹”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利用史料分类整理方法、图表法、简单的数据分析方法以及历史学方法,对山西票号“生存轨迹”的长度(宏观层面)和宽度(微观层面)进行分析。因票号的业务信息占据了信稿史料的“半壁江山”,故本文以票号的“业务”作为山西票号生存轨迹的“代表”,首先以山西票号在庚子事变前的宏观发展脉络为基准,以业务变迁为重点,对山西票号主要服务对象的转变、业务种类的拓展、汇兑重心的迁移、分支机构的调整进行研究,进而得出山西票号的大致生存轨迹;其次,从微观层面,基于信稿史料,以山西票号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和经营管理为主,对助推山西票号不断向前成功发展的内在力量进行分析;最后,将两个层面结合,从中提取出山西票号的成功经验,进而对当代银行业有所借鉴。本文认为:山西票号在生存轨迹中,始终顺应时代发展,寻求能够获取利润的最佳业务模式,包括服务对象始终追随资金大户、随时代发展进行业务拓展、汇兑重心依经济中心不断转移、分支机构顺应时局变化保持弹性的收缩扩张;同时以诚信义利的经营理念,灵活多变的经营方式,谨慎稳健的经营管理,扩展了山西票号生存轨迹的广度,支撑着山西票号一度成为“执金融业牛耳者”。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研究结论认为:当代银行业应该顺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发展;采取灵活、人性化的经营方式;传承儒商以诚为本、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规避经营风险、审慎稳健经营。
其他文献
伴随着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集群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得到学界的重视,关注集群成长,促进集群增强竞争力已成为现阶段研究重点之一。企业作为集群的重要主体,它的发展联系
学位
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在某个时点上,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由于以往支出大于收入所形成的赤字总和,是一个存量概念,包括建立在某一法律或合同基础之上的显性负债和政府道义上偿付责任的隐性负债。我国1995年1月1日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但实际上,正常的地方财政收入不能满足巨额财
一、完形填空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