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低级别胶质瘤(LGGs)患者手术后替莫唑胺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与单纯放射治疗的生存疗效。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8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其中14例失访。根据手术后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法将另外69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替莫唑胺化学药物治疗联合放射治疗,31例;B组:单纯放射治疗,38例。替莫唑胺+放射治疗组的患者自放射治疗之日起,每日口服替莫唑胺50-75mg/㎡,直至放射治疗结束。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后2-4周给予3D-CRT,此时患者手术刀口已愈合。放射治疗前,所有患者以可塑头模固定头部,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模拟机上进行定位,增强CT扫描,层厚3mm,然后将定位图像资料传入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以磁共振T2加权图像(T2WI)中的强化残余病灶及手术空腔为大体肿瘤体积、外放1cm-2cm为计划靶区(PTV),90%等剂量曲线包绕靶区,常规分割,2Gy/次。放射剂量至50Gy时复位,将PTV外放范围缩至0.8cm-1.0cm,放射治疗总剂量达50-66Gy。采用瓦里安直线加速器予以6兆幅X射线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颅内高压症状或体征(头痛、头晕、呕吐等),给予降低颅内压治疗。患者在使用降压药物后症状均可缓解。结果:在入组的31例同步化学药物治疗患者中,只有2例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未发现明显骨髓抑制,亦未出现因其他无法耐受的毒副反应中途停药的病例。随访时间自患者手术后开始,中位随访时间33个月且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6)。在2年无进展生存率(PFS)方面,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37),其中替莫唑胺+放疗组患者的2年PFS为83.9%,而单纯放射治疗组患者仅为60.5%。在2年总生存率(OS)方面,所有入组患者的总生存率为89.86%,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861)。此外,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中,只有年龄(≥45岁与<45岁)及手术后是否残余与OS显著相关(P=0.03,P=0.004)。结论:由于替莫唑胺极小的毒副作用及患者良好的耐受性,采用3D-CRT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综合治疗的方法,手术后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放射治疗,尤其是2年PFS。年龄及手术后是否残余可作为预测疾病预后的相关因素。此外,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对手术后低级别胶质瘤长期生存率的影响及相关危险因素与长期生存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