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轮地相互作用建模的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ge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外星探测、野外作业、极地考察的研究热潮,极端工况下的特种移动机器人技术研究成为机器人技术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特种移动机器人中,轮式移动机器人由于移动灵活、可靠性高、机械结构简单等特点,在外星探测、野外作业、极地考察等科研任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任务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轮式移动机器人必须适应于松软崎岖的地形。地形的松软崎岖导致的移动机器人运动时产生的纵向滑转和侧向滑移问题,为移动机器人的控制提出了新的难题。本文针对松软崎岖地形环境下的移动机器人,基于轮地相互作用理论和先进控制理论,对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主要研究成果如下:松软地形下基于轮地相互作用分析建立面向轮式移动机器人移动控制物理模型的研究。传统用来分析轮地相互作用的力学积分模型过于复杂,且模型中存在很多动态、未知参数,难于直接用于机器人的控制器设计。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确定原有轮地作用力学积分模型中对机器人移动性能影响比较灵敏的参数,将原有轮地作用力学积分模型简化为适用于机器人控制器设计的解析模型,通过实验验证简化解析模型的合理性,最后通过牛顿-欧拉系统建模方法,将轮地作用简化解析模型引入松软地形上轮式机器人的系统运动学、动力学模型中,得到松软地形上面向控制的移动机器人系统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考虑因轮地相互作用而产生“纵向滑转”和“侧向滑移”时的轮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问题研究。轮式移动机器人在松软地形上移动时,会因轮地相互作用而产生“纵向滑转”和“侧向滑移”现象。本文从轮地相互作用的深层机理分析了传统基于“纯滚动无滑动”(不考虑“纵向滑转”和“侧向滑移”)的假设设计移动机器人跟踪控制器难以保证“纵向滑转”和“侧向滑移”出现时控制器的有效性原因。基于考虑轮地相互作用建模的机器人系统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通过滑模控制、反演控制等非线性控制思想,致力于设计适用于松软地形下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并且具有良好稳定性、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的跟踪控制器,从而为外星探测、野外作业、极地考察的移动机器人提供切实可行的控制策略。基于RoSTDyn仿真系统的松软大坡度及松软崎岖等典型工况地形下的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综合仿真及结果分析。本文对典型工况地形中的松软平面地形、松软大坡度地形、松软崎岖地形进行了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综合仿真,将基于轮地相互作用设计的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率转化为c++语言,嵌入到仿真系统RoSTDyn控制模块中,通过对三组典型工况地形下的典型移动性能指标输出结果分析,来验证控制策略良好的稳定性、鲁棒性和干扰抑制能力等。
其他文献
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测试产品的多功能化、小型化发展成为一种趋势。在集成测试系统中,通用仪器由于体积大无法使用,因此,模块化仪器越来越受到欢迎。数字化仪作为一种模块化仪器
本研究以厦门大学与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项目“滑移装载机远程无线监视与控制系统”为背景,着力研究解决装载机无线工作中的控制与操作,并实时监测车况信息,实现远
压气机叶片的气动设计方法可分为正问题(主要指分析设计方法)和反问题设计方法两种。正问题设计方法(主要指分析设计方法)往往要花费大量的设计时间和成本,并且设计结果的优劣和成
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具有比冲高和结构简单等优点,是未来超声速导弹和冲压增程炮弹等飞行器的理想推进装置,但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流场的理论研究并不成熟,目前仍处于探
花舌骡子rn我插队时的生产队有头黑骡子,名子叫“花舌”.它在小驹子时,饲养员老温头儿发现它舌头青白斑驳,是花的,所以就叫它花舌.rn老温头儿说,凡是花舌头的牲畜生性都爱记
期刊
超塑性成形(SPF)作为一种高效益的零部件制造技术,广泛得到各行各业的关注。因其具有改善零部件的结构性能、改变传统结构的设计概念,提高结构完整性等优点,在航空发动机的承力结
星载机构-太阳帆板驱动机构作为卫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传递能源和信号的责任,太阳帆板驱动机构的寿命决定了卫星的寿命。处于复杂太空环境中的星载机构,很容易发生热破坏,因
从起飞到巡航状态,航空发动机中高载荷低压涡轮工作雷诺数大幅降低,叶片后半部分的逆压力梯度容易诱发层流分离。动力学粗糙度是一种外流低雷诺数流动的主动控制方法,利用表面粗
气动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的各个领域,气动元件是气动技术发展应用的基础,流量特性是气动元件的重要技术指标。准确求解气动元件流量特性对研究气动控制系统特性和提高气动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气动回路管接头(本文简称“气管接头”)是气动系统中最常用到的气动元件,本文以国际合作项目为支撑,以气管接头为研究对象,以流量特性理论为基础,采用理论研究、仿真分析、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面向工程气动回路管接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