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生长中后期缬氨酸、组氨酸和苏氨酸营养需求的研究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fang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以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种类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在海水浮式网箱中(1.5m×1.5m×2.0m)进行10周的摄食生长实验,探讨鲈鱼生长中期及后期对苏氨酸、缬氨酸和组氨酸的需求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半精制饲料中分别添加晶体缬氨酸0%、0.40%、0.80%、1.20%、1.60%、2.00%制成缬氨酸实际梯度为1.12%、1.54%、1.96%、2.28%、2.54%、2.87%的6组等氮等能(42.25%粗蛋白质,21.12KJ/g总能)饲料,对初始体重为(183.28±1.42)g的鲈鱼在海水浮式网箱(1.5m×1.5m×2.0m)中进行了10周的喂养实验,探讨其缬氨酸的最适需求量。实验期间海水水温为25-30℃,盐度为30‰左右,pH值7.2-7.5,溶解氧含量在7mg/L左右。实验结果表明:成活率在85.18%-96.30%之间,各处理组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料中缬氨酸水平的升高,鲈鱼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增加(P<0.05),且在1.96%组出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但是随着缬氨酸水平的继续升高,其呈减小的趋势;饲料效率(FE)随饲料中苏氨酸水平的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缬氨酸水平1.96%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饲料中缬氨酸水平的升高蛋白质效率(PER)和蛋白质沉积率(PPV)呈现先增加后平稳的趋势,且于缬氨酸水平1.96%组出现最大值,其均显著高于1.12%和1.54%组(P<0.05),但与2.28%、2.54%和2.87%组无显著差异(P>0.05);随饲料中缬氨酸水平的升高肌肉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饲料中不同水平缬氨酸对鱼体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无显著影响(P>0.05)。以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为评价指标经二次回归分析得出,初始体重为(183.28±1.42)g的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对饲料中缬氨酸的最适需求量分别为2.17%和2.14%饲料干重,占饲料蛋白质的5.07%-5.14%。2.在半精制饲料中分别添加晶体组氨酸0%、0.05%、0.10%、0.15%、0.20%、0.25%制成组氨酸实际梯度为0.47%、0.50%、0.56%、0.60%、0.64%、0.68%的6组等氮等能(42.00%粗蛋白质,21.26KJ/g总能)饲料,对初始体重为(174.19±1.48)g的鲈鱼在海水浮式网箱(1.5m×1.5m×2.0m)中进行了10周的喂养实验,探讨其组氨酸的最适需求量。实验期间海水水温为25-30℃,盐度为30‰左右,pH值7.2-7.5,溶解氧含量在7mg/L左右。实验结果表明:成活率在87.04%-90.74%之间,各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料中组氨酸水平的升高,鲈鱼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增加(P<0.05),且在0.56%组出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但是随着组氨酸水平的继续升高,其呈减小的趋势(P<0.05);饲料效率(FE)随饲料中组氨酸水平的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0.56%组饲料效率达到最大值,其显著高于0.47%和0.68%组(P<0.05);肝脏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随饲料中组氨酸水平的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饲料中不同水平苏氨酸对鱼体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无显著影响(P>0.05)。以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为评价指标经二次回归分析得出,初重(174.19±1.48)g的鲈鱼(Lateolabraxjaponicus)对饲料中组氨酸的最适需求量为0.57%饲料干重,即1.36%蛋白。3.在半精制饲料中分别添加晶体组氨酸0%、0.4%、0.8%、1.20%、1.60%、2.00%制成组氨酸实际梯度为0.30%、0.46%、0.74%、1.02%、1.45%、1.85%的等氮等能(46.17%粗蛋白,21.39%KJ/g总能)饲料,对初始体重为(341.58±7.27)g的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在海水浮式网箱(1.5m×1.5m×2.0m)中进行了10周的喂养实验,探讨鲈鱼对组氨酸的需求量。实验期间海水水温为19-24.5℃,盐度为30‰左右,pH值7.2-7.5,溶解氧含量在7mg/L左右。实验结果表明:鲈鱼成活率在93.75%-100%之间,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特定生长率(SGR)随饲料中组氨酸水平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并于0.74%组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0.30%、1.03%、1.46%及1.85%组(P<0.05),但与0.46%组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效率(FE)随组氨酸水平的升高呈先增加后平稳的趋势,于0.74%组达到最大值,与0.46%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大于其他各组(P<0.05);肝脏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随饲料中组氨酸水平的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饲料中不同水平苏氨酸对鱼体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无显著影响(P>0.05)。以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为评价指标经三次回归曲线拟合得:对于初重为(341.58±7.27)g的鲈鱼对组氨酸的需求量为0.76%-0.78%饲料干重,即1.65%-1.69%蛋白。4.在半精制饲料中分别添加0%、0.35%、0.70%、1.05%、1.40%、1.75%晶体苏氨酸制成苏氨酸实际梯度为1.05%、1.35%、1.65%、2.00%、2.42%、2.65%的6组等氮等能(44.67%粗蛋白质,21.65KJ/g总能)饲料,对初始体重为(333.93±6.60)g的鲈鱼在海水浮式网箱(1.5m×1.5m×2.0m)中进行了10周的喂养实验,探讨其苏氨酸的最适需求量。实验期间海水水温为19-24.5℃,盐度为30‰左右,pH值7.2-7.5,溶解氧含量在7mg/L左右。实验结果表明:成活率在89.58%-95.83%之间,各处理组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料中苏氨酸水平的升高,鲈鱼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增加(P<0.05),且在2.00%组出现最大值,但是随着苏氨酸水平的继续升高,SGR呈减小的趋势;饲料效率(FE)随饲料中苏氨酸水平的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苏氨酸水平2.00%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苏氨酸水平1.05%及2.65%组(P<0.05);随着饲料中苏氨酸水平的升高蛋白质沉积率(PPV)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于苏氨酸水平2.00%组出现最大值;肝脏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随饲料中苏氨酸水平的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饲料中不同水平苏氨酸对鱼体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无显著影响(P>0.05)。以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为评价指标经二次回归分析得出,初始体重为(333.93±6.60)g的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对饲料中苏氨酸的最适需求量分别为1.84%,1.87%饲料干重,占饲料蛋白质的4.11%,4.18%。
其他文献
目的:1.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探讨骨科护士康复护理行为意向的评价方法;编制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骨科护士康复护理行为意向量表,为护士康复护理行为意向评价提供有效工具。2.探讨
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联合消旋卡多曲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效果进行有效性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小儿轮状病毒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术中不同膨宫压力对患者中心静脉压力( CVP)和血浆电解质变化的影响,为避免TURS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术中压力不同将80例宫腔镜电切术按随机方式分为H组(
针对互联网环境下的数字娱乐应用,提出一个人脸线条画效果自动生成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主动外观模型(AAM)在给定图像上提取人脸几何特征,进而根据几何特征提取人脸主要器官的
释意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末产生于法国的一个探讨口译与非文学文本笔译原理与教学的学派。翻译即释意,是译者通过语言符号和自己的认知补充对原文意思所作的一种解释。释意理论
数字图像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所起到的作用也在逐渐提高,但是数字图像处理工具给数字图像带来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以水印技术为代表的主动保护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
生活和科研中,成像设备或环境常导致图像存在不同程度的模糊,对后续图像处理产生很大影响。图像复原技术综合运用模糊图像、原始图像的相关先验知识,以及成像系统的特点,构造图像
历来婚庆整个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交换,一般有(男,女)双方家庭以彩礼为主要形式的礼物交换,也有主宾之间的随礼交换。这些交换不仅包含着家族经济、政治、文化情况,还包含着社
本文基于物联网技术和4M架构,建立了由现场监控中心、集团调度中心、云端分析中心组成的矿用风机远程预知维护平台,论述了基于投影寻踪的故障诊断与预知方法,实现了风机振动
[目的]探讨不同手法复位治疗各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并对其疗效进行随访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1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诊治的102例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