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企业制度最显著的特征在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机制安排,即拥有企业所有权的股东将经营权委托给经理人,经理人以股东代理人的身份在契约安排下行使经营权。由于股东和经理人各自有着不同的效用函数,经理人可能利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最大化其自身效用。作为一种减轻股东与经理人之间代理成本的激励安排,经理人股票期权(Executive Stock Option,简称ESO)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一个矛盾综合体,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代理成本问题,同时其本身又成为代理问题的一部分。美国最近几年爆发的系列财务丑闻,人们发现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方法给高管们进行盈余操纵留下了巨大空间;同时还引起股东、董事会与经理人对其成本的误解,进而使激励契约的结构与形式都受到巨大扭曲。因此,对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研究将有助于减少经理人盈余操纵的空间,减轻代理成本,提高财务报表信息质量,进而促使股东利益最大化。鉴于我国经理人股票期权起步较晚,相关准则制度仍不完善,本文的研究将更有其现实意义。对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对其的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本文仅针对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会计计量问题进行研究:以现代会计理论为指导,以规范研究与案例研究的方法,在借鉴国际上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理论研究及实践活动的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研究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计量方面的理论框架与具体方法;在跟踪国际最新发展动态的同时,力图为我国相关会计准则及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些参考。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导论,阐明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范围及方法、创新及不足;第二章对经理人股票期权最主要的理论即委托代理理论作出解析,并阐明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经济实质和交易形式;第三章与第四章为全文的核心,基于对经理人股票期权经济实质与交易形式的理解,探究其计量对象,并对其计量属性、计量方法及计量时间加以探讨,厘清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自己相应的观点;第五章为本文研究结论,同时指出研究的理论意义及对针对我国的现实意义;文章后附我国一家上市公司经理人股票期权的案例研究,借以将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出我国股份支付会计领域内亟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