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在与病原物的协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复杂高效的保护机制来抵御病原物的侵染。植物中抗病基因所决定的抗病性是一种高水平的品种对病原菌小种的专化抗性。同时,植物还形成了一套适应性更广的可诱导的抗病机制。由于植物可诱导抗病性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广谱抗病性形式,因而倍受关注。在我们实验室前期研究中,运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法构建了水稻诱导抗病性相关差别表达cDNA文库,分离鉴定了200多个在诱导抗病性中差别表达的cDNA克隆。同源性搜索发现,其中一个差异表达片段BIHN-w1与已知其他生物的RING指蛋白具有较高程度的相似性。为探讨这个可能的RING指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在水稻抗病性中的作用,本研究克隆鉴定了这个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OsBIRFI(Oryza sativa L.BTH-induced RING finger protein 1)。OsBIRF1基因全长cDNA为1873bp,包含一个1191bp的ORF,编码一个含396个氨基酸的蛋白,并含有RING指蛋白所有的特征性保守结构域。OsBIRF1基因位于水稻第2条染色体上,仅有一个外显子,不含任何内含子。 为了验证所获得的OsBIRF1基因编码蛋白的生化功能,本研究将OsBIRF1编码的ORF克隆进原核表达载体pRSET-A,纯化获得重组的OsBIRF1融合蛋白。同时为了进一步明确水稻OsBIRF1基因在植物抗病性中的作用,我们利用外源花椰菜花叶病毒组成型强表达启动子CaMV35S与载体系统CHF3pp2p212构建水稻OsBIRF1基因的植物转化双元表达载体,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叶盘转化法将OsBIRFl基因转化烟草,Kan+抗性和PCR筛选获得9株转OsBIRF1基因T0代烟草植株。通过对这9株T0代转OsBIRF1基因烟草的观察,发现一些转基因植株与对照明显不同的表型,有6株表现为顶芽双生,占66.7%;有2株表现为植株矮小,开的花结的果少,即繁殖能力下降,占22.2%。这些结果表明,OsBIRF1基因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