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当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区域扩大,城市文明影响深入,农村人口"空心化"的现状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对农村学校发展乡土文化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在搜索和阅读相关文献中发现,我国关于乡土文化教学的研究十分零散,没有完整的体系。本研究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究我国乡土文化教学的内涵与实施现状,以提升乡土文化教学的地位与作用。本研究立足于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乡土文化教学的内涵、价值和特征进行系统论述。乡土文化教学是以培育学生乡土认同感和爱国情怀为目标,以乡土文化为主要内容,由教师或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乡土文化知识的教学活动。乡土文化教学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乡土文化的认知,激发学生对乡土与祖国的热爱与认同,并为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提供桥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生活经验与技能。乡土文化教学特征包括四个方面:教学目标的情感性;教学内容的地域性;教学形式的灵活性;教学过程的探究性。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河北省四所农村中学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乡土文化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中学忽视乡土文化教学价值;乡土教材短缺,教学内容偏城市化;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实践探究;教师开展乡土文化教学积极性不高,师资结构不平衡;缺少文化环境支持等。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农村中学存在应试误区;乡土文化缺失话语权,资源开发困难;农村教师乡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功利性教师评价体系影响教师积极性;外界支持不到位,教育经费不足。因此,本研究建议从与招考制度改革挂钩,保障课时安排;编写乡土教材与构建网络课程并举;加强师资培训,强化乡土文化教学理念;完善农村教师招聘与评价机制;以学校为主导,打造社区文化空间五个方面对提升乡土文化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