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美学的生态精神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angsong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与多样化,产生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环境持续恶化、资源枯竭、物种锐减、生态严重破坏等。从工业文明至今仅二百多年的时间,自然界里的生物几乎被滥杀殆尽,地球上的资源已面临着枯竭的危险,日益支撑不起人类如此疯狂的掠夺。此外,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的生存压力,使人类被迫超负荷透支身体与心灵,精神危机的出现在所难免。生态与精神的双重危机严重威胁着自然界和人类的生存。生态美学、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等新兴学科于此背景之下产生,以研究人类生存破坏的文化根源,使失衡的生态系统恢复平衡,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供理论依据。生态系统不仅仅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它还应该成为人类精神的栖息之地。因此,人类的精神家园如何构建,以及如何才能诗意地栖居于理想的生态环境,是生态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与最终目标。中国自古以来就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这就是“天与人一”。“天与人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导思想,是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智慧结晶,它强调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当今人们呼吁保护生态、恢复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与人一”思想遥相呼应。因此,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与当代价值。本文从五个部分论述庄子美学的生态精神。第一部分论述庄子美学的生态精神阐发的理论基础——“道”的整体性生态思维;第二部分论述庄子美学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生态观点;第三部分重点解析庄子美学思想中对自然、社会、人生之时间与空间限制的生态超越及精神生态境界的生成;第四部分紧密贴合人们的现实生存及精神状况,力求使庄子美学思想中蕴含的丰富的生态精神得到最深层次地呈现,对当代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其他文献
本项研究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全文的绪论章节,主要概述了文章的选题缘由、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本项研究可能有所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对鲍德里亚文本中的消费社会概念予
今天的世界正在经历着一场变革与发展,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也日渐激烈。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成为各国的共同选择。创新的
荀子的和谐思想理论是在战国七雄相互攻伐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社会弊病。这种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包含有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但是也有明显的突破。在荀子和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