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制备药物超细微粒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备药物微粒是药物制剂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药物微粒可改变给药途径,提高生物利用率,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用可降解的高聚物材料包埋药物可起到缓释效果,通过控制粒径可实现靶向给药。 超临界反溶剂(SAS)过程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制备超细粉体材料的新方法,在化工、生物工程、医疗和制药等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温和的操作温度对生物制品、抗生素药物和药物载体的微细化尤其适用。但是由于对SAS过程缺乏系统的研究,其影响因素又非常复杂,另外,各类药物又具有自身的特性差异,研究还很不成熟。致使SAS过程的一些重要现象尚未得到深刻的认识,对一些影响颗粒形态的重要参数的作用效果,尚不能给出统一的结论。 因此,本文通过SAS过程制备具有蛋白质、抗生素和缓释药物载体三大类药物微粒,以不同的有机溶剂-药物-二氧化碳系统为研究对象,考察压力、温度和溶液浓度等实验参数对微粒形态及尺寸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和因素影响的主次关系,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微粒粒径随过程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原因。 通过SAS过程成功制备了蛋白质、抗生素和缓释药物载体三大类药物微粒: ①运用正交实验制备了平均粒径2.38-5.92μm的溶菌酶超细微粒和平均粒径3.80-8.67μm的胃蛋白酶微粒。在考察的实验条件下,压力对微粒粒径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温度。 ②通过单因素实验制备出不同大小和形态的灰黄霉素超细微粒,在考察的实验条件下,压力的升高有利于晶核的生成,温度的降低有利于晶核的生长;通过混合正交实验制备了阿莫西林微粒,压力对微粒粒径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浓度和温度,在一定压力范围内,微粒粒径随压力的升高而减小。 ③通过单因素实验制备了亚微米级聚醚芳砜酮微粒,聚合物浓度是影响过程实现的主要因素,浓度的增加使微粒的粒径减小;通过单因素实验制备了球状和长条状的醋酸纤维素微粒,随着压力的升高,大部分醋酸纤维素微粒从长条状变为球状,温度对微粒形念的影响不大。实验结果表明:制备过程具有较高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对于不同的研究系统,压力是过程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对超临界反溶剂过程的影响因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为用超临界反溶剂过程研究和开发药物新剂型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性数据。
其他文献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文论风起云涌,并给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拓展了翻译研究的空间。在诸多西方文论中,接受美学和翻译研究的关系非常紧密。将接受美学的主要概念
目的:尺骨鹰嘴骨折为创伤骨科常见病之一,因其解剖位置表浅,易受外力损伤,多致尺骨鹰嘴中部及基底部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范畴,复位、固定困难,易出现畸形,手术难度较大,治疗要求高,其
目的:探讨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治疗颅底病变的手术方法、手术适应症、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策略。方法:1、收集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神经外科2011年2月-2012年12月诊治的
由慧能所开创的南禅宗,在公元八世纪中叶开始出现分流。其中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较大影响的南岳怀让——马祖道一的洪州一系,和青原行思——石头希迁的石头一系。他们分别代表
生态护坡主要是指坡面植被物根系对土体的加固、植被遏制坡面水土流失及浅层滑坡的作用。植物根系如同纤维的三维加筋作用,为土层提供附加“粘聚力”△c,并限制土体的侧向膨
<正>獐子岛"扇贝门"迷局2014年10月30日晚间,獐子岛(002069)的一颗重磅炸弹激起了资本市场的千层浪。獐子岛发布公告,三季度公司业绩"大变脸",由盈利变为亏损约8.12亿元。其
目的:回顾性的比较研究掌侧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与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C1、C2型不稳定骨折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比较。方法:本次研究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
目的:探讨MCV、MCH、RBC计数和血红蛋白电泳在地中海贫血筛查中的诊断价值,为轻型地贫的筛查开展寻找合适的检验方法。方法:对2007年4月~2009年11月在婚检中地贫筛查试验阳性
<正>患者男性,86岁,因"反复心前区疼痛20余天"于2018年2月27日入住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我院)心血管内科。入院前20余天,患者出现活动后心前区疼痛,疼痛性质呈压榨样,放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