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免疫的信号提呈与危险感知机理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tepbyst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免疫系统是借鉴机体免疫系统工作原理的一种仿生方法,是一种具有自适应性的防御体系。机体免疫系统包含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层,目前对计算机免疫系统的相关研究也涉及这两层。反向选择模型借鉴了适应性免疫系统的相关机理,是计算机免疫学中较早有人涉足、研究得最为深入的一个模型,其核心是用Self训练淋巴细胞,识别Nonselfo反向选择模型能识别未知的Nonself,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和多样性,符合免疫系统的智能特征。但是,由于Self和Nonself都具有海量性和不确定性,反向选择模型存在计算复杂度高、误识别率高等问题。危险模式理论(简称为危险理论)是解释先天免疫系统工作原理的一种学说,按照危险理论的观点,免疫系统的功能是发现系统中潜在的危险,保持系统平衡、阻止或延缓状态的改变。免疫系统不需要区分海量的Self和Nonself,只需关注系统是否处于“危险”中。作为反向选择模型的补充,将危险模式理论引入计算机免疫系统,可以有效规避由海量的Self/Nonself引发的困境。作为计算机免疫学中的一种相对较新的模型,对危险模式理论的研究尚不成熟,现有的研究中,危险信号的表达,危险状态的判定等关键环节还过多依赖人工经验,这使得目前的危险理论免疫模型在自适应性、多样性上有所欠缺,不具备计算机免疫系统应有的智能特征。为建立一个具有自适应、多样性特征的危险理论免疫模型,体现免疫模型固有的智能性,本文以危险信号和人工抗原提呈细胞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解决危险信号的提呈和危险感知问题,提出了一套可实现的方案。在解决危险信号的提呈问题时,借鉴数学中描述函数变化规律的方法,借用微分的概念描述计算机系统的“变化”,在此基础之上定义和表达危险信号。考虑到计算机数据的离散性,以数值微分为理论基础,实现危险信号的表达,并具体提出计算机系统中可能有的若干种危险信号计算方法。为解决危险感知的问题,借鉴抗原提呈细胞的功能和原理,构建了人工抗原提呈细胞,用于识别、融合危险信号,从零散、微观的危险信号中,提炼宏观的系统状态,实现危险感知。文中探讨了人工抗原提呈细胞的结构、工作流程和生命周期;着重讨论了抗原提呈细胞上识别危险信号的关键部件——Toll样受体的作用、结构和相关算法。为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智能性,以具有潜伏特性的僵尸程序和蠕虫为实例,设计了用于潜伏软件检测的原型系统。用四组对照实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危险信号表达和危险感知方法,可以发现潜伏软件,具有可行性。通过对潜伏软件植入、运行等不同阶段中危险信号和Toll样受体成分的分析,发现危险信号和Toll样受体的类别、数量和强度,能够自适应随系统状态的改变而变化,验证了本文设计的危险理论免疫模型具有自适应性。通过观察人工抗原提呈细胞群体中Toll样受体的分布比例,发现该比例随潜伏软件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验证了本文设计的危险理论免疫模型具有多样性。
其他文献
计算机视觉的研究目标是:模拟人类视觉,根据感测到的图像对实际物体和场景做出有意义的判定。人类对于图像的感知是通过对其中包含的一系列特征进行编码,然后比较这些特征与先
营养食疗学是从中医角度研究食品特点和治疗功效的一门学科。本文从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方面对营养食疗课程教学进行探讨,以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普通机床电气控制线路教学是我院机电专业维修电工必修的实验课程。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理论分析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机床控制线路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
2015年春的一天深夜,信泰资本联合创始人刘二飞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来自一家中资机构,邀请他飞赴美国,向纽约地产界做一场主题演讲。
随着数据压缩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应用迅猛发展。数据压缩技术一方面减少了图像视频数据的传输量,另一方面由于压缩数据间相关性的降低而加重了传输过程中误码对图像
灰绿色、红色泥岩在干旱或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富含黏土矿物,遇水后物理力学性质发生显著变化,对工程建设的安全有重要影响,对其物理力学特性开展研究在地质灾害防治和工程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教师通过各项演示,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探索归纳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特点、影响因素、实例。
目的观察对心肌梗死便秘患者实施健康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84例有便秘表现的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
阅读理解题是英语考试中的重要题型之一,本文通过具体的事例,针对不同的题型,引导读者按照一定的阅读速度,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然后又针对四种不同的题型,给出相应的解题技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公路工程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开展,沥青混凝路面在公路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基于沥青路面的性能特点和施工现状,对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