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兵器铭文的整理与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k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殷商時期,我國向青銅時代邁進,文字體系也早已成熟,青銅器成了記録文字的重要載體。歷來青銅器銘文研究偏重祭祀禮器铭文,兵器因體型較小和特殊的功用刻銘無幾,較少得到學者們的特别關注,因此兵器銘文的地位遠在禮器銘文之下,相關研究也並不系統和完善。此外,玉兵器雖於商時轉爲禮儀用具,但仍是商代兵器不容忽略的部分,其上所書文字蕴含豐富的歷史信息,對研究商的時代文化意義重大。本文沿以上思路出發,通過對商代有銘銅、玉兵器進行窮盡式地搜集來對其銘文進行深入探討,以期完善學術界對商代兵器銘文的專門研究。本文第一部分爲緒論,論述了研究内容和商兵銘文的研究現狀,總結了商兵銘文的研究目的及研究價值,並對本文的結構和相關問題作了説明。第二部分是商代有銘兵器校釋,本文共收509件商代有銘兵器,以吴鎮烽編著的《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續編》《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三編》爲主要參考資料,參照《商周金文資料通鑒》系統,按器型及材質將商兵分戈、矛、鉞、刀、雜兵、玉兵六部分進行重新整理和編排,盡可能搜集每件兵器的圖像、銘文拓本、出土時地、收藏者、著録本及各本釋文。目前,通鑒對《銘圖》《銘續》及《三編》有所增删和修改,本文以注的形式對所收商代兵器的部分校釋意見列於諸器之下,以期提供一份較爲準確和全面的商代兵器資料。第三部分先是對商兵銘文的單字研究,結合學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對(?)、舉、(?)、戈戠、盾、(?)、罙、無終、天黽、這十組銘文進行專門的分析和探討;其後是對長銘器的研究,重點討論“祖兄父”三戈的銘文真假,“盧方”玉戈及“艅(?)”玉戈的銘文内涵問題。本文附録爲商代兵器銘文字形表及引書簡稱表,字表正編收單字199個,合文5個,附録有未釋字58個,每字頭下列商兵銘文中所見該字的全部形體,使各字的出現頻率及其形體情況更加明了,便於讀者使用。本文對商代兵器銘文進行系統的搜集與整理,希望能够促進學界相關研究的發展。
其他文献
西周晚期是青銅盤發展的高峰期,長篇銘文普遍流行,字形豐富,内容廣博,具有很高的文字學和文獻學價值。本文以《銘圖》《銘續》以及《三編》等著録爲主要的材料來源,對西周晚期的青銅盤銘文作出全面的搜集與整理,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銘文時代作出考訂,對銘文釋文及相關問題進行研究。本文分爲緒論、銘文整理與研究、西周晚期青銅盤名稱研究三個部分。第一章為緒論,介紹本文的研究對象、目的和意義,學術界對西周青銅盤銘文
学位
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所有采用以词释词释义方式的动词条目为研究对象。文章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围绕论题梳理研究现状,说明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价值。第二部分,就本文筛查得到的以词释词动词条目的基本面貌进行描写。首先,明确了“以词释词”释义方式的概念,梳理出仅以同义词释义、同义词与短语(或句子)并置释义、附括注的同义词释义、带功能性标记的同义词释义四种以词
学位
法律是社会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法制社会到法治社会的转变。本文以第1版和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法律词语为研究对象,从整体面貌、收词情况、释义修订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并结合语料库进行具体分析,考察法律词语的发展情况。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价值,同时梳理了目前学界有关法律词语和《现汉》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
学位
霸國是根據2007-2011年發掘被盜的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大河口西周墓地時出土的青銅器銘文而確定的一個諸侯國,在此之前,史書中沒有留下關於它的隻言片語,所以研究其銘文對認識霸國、了解霸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以《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續編》《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三編》以及《霸金集萃》爲參考資料,同時結合其他期刊論文,全面搜集整理出霸國相關的銅器共81件,並以
学位
辛亥革命之后,在白话文运动推进下,白话文成为现代汉语正式书面语。而在此之前,清朝末年已经有不少知识分子进行了创办白话报刊的尝试,开启了白话文运动的前奏。《中国白话报》是清末白话报纸中刊行最久、影响最大的报刊,语言通俗易懂,具有较高的语料研究价值。本文选取《中国白话报》进行研究,力求全面客观地描写其词汇概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其词汇特色,以期为清末民初报刊的词汇研究提供一点参考。本文的主体内容主
学位
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一词释一词(被释条目和其释义语都是词,且词的数量为1个)名词条目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词典条目的逐条阅读,筛查出所有一词释一词名词条目,数量共计6291条,进一步文章对其进行词汇学描写与分析。文章主要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说明本文的研究对象,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认识与梳理,指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价值。第二部分是对《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一词释一词名词条
学位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语中的动词。文章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围绕论题梳理研究现状,阐述本文的研究内容,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价值。第二部分,对本文研究所建设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语语料库”作必要的说明,内容主要包括原始语料的处理及语料库的建设步骤。以此为基础,获取释义语总词表和从总词表中提取全部动词所形成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语
学位
中國農業史是中國科技史領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自甲骨文發現以來,卜辭中有關農業的記載便成爲學者研究農業史的重要參考資料,王宇信在爲彭邦炯《甲骨文農業資料考辨與研究》一書作序時曾提到:“甲骨文中有關農業的記載堪稱農史之源。”甲骨卜辭中農業材料的重要性於此可見一斑,因此,全面整理這類卜辭是十分必要的,也爲相關研究提供一份可信的參考資料。本文以《甲骨文合集》(以下簡稱爲《合集》)爲基礎材料,參考陳年福
学位
隋代石刻作爲出土文獻,具有真實性、客觀性、豐富性等特點,對於我們了解這一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地理等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但隋代石刻存在一些疑難詞語,且大量用典,給準確理解石刻内容帶來了很大不便。目前的研究偏重於歷史、書法、文字等方面,而詞彙方面的研究則相對薄弱且成果分佈零散,需重點加强。本文選取隋開皇元年至十年石刻爲研究對象,依據《隋代墓誌銘彙考》等收録的拓片與録文,對部分疑難詞語和典故展開研究
学位
東周青銅樂器銘文作爲古文字學研究的重要材料,在銅器銘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據文獻及出土器物記載,西周時期已有編鐘,後盛行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吳鎮烽主編的《銘圖》《銘續》《三編》是迄今收錄東周青銅樂器圖像及銘文最爲齊全的金文巨著,但由於新材料不斷出土,新的研究成果不斷出現,有必要對此進行更爲系統的整理研究。本文整理了《銘圖》《銘續》《三編》收錄的東周青銅樂器(以鐘、鎛爲主)及新出土的樂器共八十八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