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话报》词汇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z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辛亥革命之后,在白话文运动推进下,白话文成为现代汉语正式书面语。而在此之前,清朝末年已经有不少知识分子进行了创办白话报刊的尝试,开启了白话文运动的前奏。《中国白话报》是清末白话报纸中刊行最久、影响最大的报刊,语言通俗易懂,具有较高的语料研究价值。本文选取《中国白话报》进行研究,力求全面客观地描写其词汇概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其词汇特色,以期为清末民初报刊的词汇研究提供一点参考。本文的主体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写《中国白话报》的词汇概貌。建立《中国白话报》语料库,经过文本的分词与标注,生成《中国白话报》词表,得到词种数15,157种,总词次数230,592次。从词汇构成看,《中国白话报》词汇以名词、动词、形容词为主。从音节上看,双音节词数量最多。从词语频率分布看,高频词中动词数量最多,名词次之;中频词语和低频词语主要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通过梳理《中国白话报》词语表,我们发现,从词语形式上来看,《中国白话报》存在一定数量的新词语和同素逆序同义词。从词语使用风格上来看,《中国白话报》具有强烈的、突出的口语风格却又保留了一定的文言特点。我们分别在第三、四、五章展开分析。第二部分探究《中国白话报》所表现出的古白话向现代白话书面语过渡中的特色词语结构形式,主要是新词语和同素逆序同义词的情况。在第三章先对《中国白话报》的新词语进行界定,结合《汉语大词典》《近现代汉语辞源》等辞书以及台湾中央研究院的汉籍电子文献资料库等对新词语进行筛查和验证;再从形式特征和意义内容的角度对其类型进行描写分析,并考察其在现代汉语的存在情况。第四章是《中国白话报》的同素逆序同义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同素逆序同义词进行界定并筛查出52组语料,以同素逆序词同义义项的产生时期为切入点,探讨同素逆序同义词的来源;结合《现汉》(第7版)和语料库,考察同素逆序同义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存亡情况。第三部分细致分析《中国白话报》既有强烈的、突出的口语风格却又保留了一定文言特点的情况。我们在第五章对最具代表性的代词、介词、连词、助词等封闭性、功能性的词类中的文白夹杂情况展开研究,将《中国白话报》四个词类全部词语的频级与《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第2版)所反映的典型“现代汉语”层面的词语频级进行对比,考察其在现代汉语的使用情况。
其他文献
宜阳话归属于中原官话洛嵩片。以往对于宜阳话的研究,一般以传统的口耳听记为主。本文采用实验语音学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宜阳话正在发生合并的阳平与上声进行描写分析,梳理其合流的动态过程,并结合宜阳话单字调阳平和上声的声学特征,进一步探究其合流成因。前人记录的宜阳话音系中,阳平和上声为两个独立的调类,调型一般为降调或平调。本文调查发现,宜阳话有的阳平字和同声韵的上声字的调值十分接近,甚至部分阳平与上
学位
清代學者王先謙主持編撰的《釋名疏證補》是《釋名》研究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它以畢沅《釋名疏證》爲基礎,1録了王先謙、葉德炯、王啟原等十餘位學者校勘、疏解的内容,是當代學者研究《釋名》時無法繞過的一部集解性著作。《釋名疏證補》成書百餘年來,學者們對它的評價也經歷了一個過程,清末至民國時期,多數學者如葉德輝、楊均、丁山等,基本對其持否定態度,但當今學界對《釋名疏證補》的評價大都是肯定的,甚至認爲它是“《
学位
西魏北周石刻是研究這兩個時期歷史、語言、文化、藝術等多方面的重要材料。前人對西魏北周石刻已經做了較多的整理與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前人的研究多偏重歷史研究方面,而對於語言學方面的研究還較爲薄弱。本文以西魏北周石刻爲研究對象,立足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擬對西魏北周石刻中的詞語與用典進行一番研究。結構上,本文分爲四個部分,第一章“緒論”,對本文的研究對象、詞的判定、前人相關研究、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進
学位
蒋静忠2018年在《现代汉语表主观量副词研究》一书中提出了量的语义描写公式:{量类+量维+量值},其中量类表示计量的对象,量维表示计量的维度,量值表示计量的结果。由于此公式目前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运用,所以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公式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以及怎样去改善出现的问题,还都是未知数;与此同时,前人关于现代汉语歧义结构分化的研究成果中,分化歧义的方法虽然不少,但是很多都不好掌握,而且有一些歧义结
学位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现代汉语词典》第1版和第7版中收录的餐饮词语。我们穷尽式筛查两版《现汉》中的餐饮词语,并通过对比、描写与分析相结合、语料库验证等方法,对两版《现汉》餐饮词语进行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包括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对两版词典收录的餐饮词语进行了概貌描写,分别从音节分布、义项数量和语义类别三个方面展开。在音节
学位
清代學者段玉裁《説文解字注》是對《説文解字》進行全面研究的一部著作,集中體現了段玉裁的學術思想。除了系統講解《説文》引申、假借之外,對其中所涉及的古籍用字進行校勘,也是《段注》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體現了段玉裁對典籍用字的關注。本文收集《段注》徵引文獻與今本不同的材料,結合段玉裁對經典的解析,研究段玉裁校勘的特點和貢獻,了解段玉裁校勘的成就與失誤,以此爲《段注》的校勘的發展作出微薄的貢獻。本文的目的
学位
西周晚期是青銅盤發展的高峰期,長篇銘文普遍流行,字形豐富,内容廣博,具有很高的文字學和文獻學價值。本文以《銘圖》《銘續》以及《三編》等著録爲主要的材料來源,對西周晚期的青銅盤銘文作出全面的搜集與整理,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銘文時代作出考訂,對銘文釋文及相關問題進行研究。本文分爲緒論、銘文整理與研究、西周晚期青銅盤名稱研究三個部分。第一章為緒論,介紹本文的研究對象、目的和意義,學術界對西周青銅盤銘文
学位
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所有采用以词释词释义方式的动词条目为研究对象。文章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围绕论题梳理研究现状,说明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价值。第二部分,就本文筛查得到的以词释词动词条目的基本面貌进行描写。首先,明确了“以词释词”释义方式的概念,梳理出仅以同义词释义、同义词与短语(或句子)并置释义、附括注的同义词释义、带功能性标记的同义词释义四种以词
学位
法律是社会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法制社会到法治社会的转变。本文以第1版和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法律词语为研究对象,从整体面貌、收词情况、释义修订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并结合语料库进行具体分析,考察法律词语的发展情况。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价值,同时梳理了目前学界有关法律词语和《现汉》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
学位
霸國是根據2007-2011年發掘被盜的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大河口西周墓地時出土的青銅器銘文而確定的一個諸侯國,在此之前,史書中沒有留下關於它的隻言片語,所以研究其銘文對認識霸國、了解霸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以《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續編》《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三編》以及《霸金集萃》爲參考資料,同時結合其他期刊論文,全面搜集整理出霸國相關的銅器共81件,並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