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村鑑三(一八六一~九三○)是日本明治、大正时期的基督教教育家,也是日本近代思想史上,影响力举足轻重的思想家。与他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不胜枚举,例如,由于拒绝向天皇颁布的《教育敕语》行鞠躬礼,而受尽责难的“不敬事件”;对明治政府以及帝国主义提出诸多批判;忏悔中日甲午战争时所主张的“义战论”,继而在日俄战争中坚决主张向往和平的“非战论”,等等。毋庸置疑,上述所有政治主张以及行动的背后,都有内村的基督教思想作支撑。而他的基督教思想的核心,便是内村反复强调的赎罪信仰。所谓赎罪信仰,即认识到神的独生子耶稣基督为偿还人的罪,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由此人的罪债被还清,人和神的关系恢复正常。人战胜罪的本性,从此相信神,与神同行。这样的赎罪信仰,也正是内村初期代表作之一《求安绿》的主题。《求安绿》是内村关于罪和赎罪的阐释中条理最清晰的著作之一,全书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中,内村以第一人称的语气,阐释了人犯罪的矛盾心理,即犯罪之后扼腕叹息,害怕失望,但叹息失望后,又犯与之前同样的罪。内村在描述这种矛盾心理之外,又叙述了人为了摆脱此种矛盾心理或者麻痹自己而想出的各种办法。与《求安绿》上部中人所想出的各种自我救赎的方法不同,下部主要讲述了依靠神的救赎方法。在内村看来,神才是万善之源,因此,远离神即使犯罪。所以,赎罪的唯一途径,便是相信神,顺服神。换言之,就是相信神爱世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独生子,来救赎赦免人的罪。综上所述,本论文将以内村的《求安绿》为线索,考察其赎罪信仰及其形成过程。内村在晚年回顾自己的基督教信仰,将其分为了三个阶段,即:①于札幌初信基督教。指的是内村从对日本八百万神的崇拜,到相信神是天地万物的唯一造物主的转变。②于美国阿曼斯特大学结识西里校长,并在西里校长的引导下,获得赎罪信仰的体验。③1916年以后的基督再次降临的信仰。晚年的内村认为,这是他人生当中信仰的又一次重大转变。本论文将以内村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宗教思想为线索,展开论述。首先在第一章中,以内村的自传《我如何成为一名基督徒》(铃木俊朗译本,原著为英文)为参考,考察在内村著述《求安绿》之前的家庭情况,人生经历,以及上述经历对其性格形成所造成的影响。具体考察如下问题:内村缘何信仰基督教,即其宗教思想的第一次变化;经历了“内心空白期”之后,内村如何在美国获得赎罪信仰,即其宗教信仰的第二次变化。第二章中,深入《求安绿》的文本,考察内村赎罪信仰的具体内涵,即在内村看来,什么是罪;什么是犯罪;为什么有必要赎罪;赎罪意味着什么。在此之上,尝试分析内村赎罪信仰的性质等。第三章中,分析内村在其赎罪信仰形成之后,与社会政治的关系。尤其是在日俄战争爆发时,他所主张的和平思想,即“非战论”,与他的赎罪信仰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