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痰浊证论治电针对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ym2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肥甘厚味已成为许多人群主要的饮食来源。一旦摄入过甚,就会导致脂质的代谢紊乱,造成高脂血症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这对健康危害极大,至今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课题。   随着大量有关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报道,证实针灸对血脂异常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通过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以及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再综合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痰浊证是高脂血症的主要证型,痰浊也是引发高脂血症的主要病理产物。   中医学认为痰浊来之于水谷,水谷有赖于脾胃的运纳功能而散精全身.中焦运纳失常是痰浊生成的基本因素,因此本研究以采用电针脾胃经的腧穴为主,如丰隆、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治疗;另外,肝肾的疏泄与气化功能对痰浊的生成也有一定的影响。三阴交乃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不但对本经有健脾化痰之效,同时还能肝脾肾同调,取其一穴三用之功.同时考虑到高脂血症多属慢性病,中医有“久病入络”,“久病成瘀”以及“痰瘀同源”的观点;因此采用厥阴经的内关穴取活血行瘀之效。   综合上述四穴的配伍应用,以奏健脾化痰,肝肾同调,活血行瘀的作用,达到改善与治疗高脂血症的目的。通过本研究的临床观察,为探索治疗高脂血症有效的、规范的针灸处方提供依据。   方法:   本研究所观察的60病例均来自南京市中大医院的门诊部,按照卫生部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符合原发性高脂血症诊断标准者,通过问卷调查报告表以及主要理化检查指标等化验报告后询问病史,进行症状学调查,并记录、整理所获资料,采取电针治疗措施。按入院顺序采取随机方式分为两组:电针组30例和力平脂药物组30例。   电针组:取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内关等穴。用28号1.5寸毫针进针,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得气后加电针。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治疗5次。20次为一个观察期。上述穴位均左右交替使用,以避免穴位疲劳。力平脂组:口服力平脂300mg,每天晚餐后半小时服用一片,连续服用四周。一个观察期结束后,所有病例分别以治疗前和治疗后,按卫生部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疗效判定。   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所有计量资料数据均以x±s表示,显著性检验采t’检验,计数资料检验采用x检验,各项数据统计及检验均通过微机以SPSS10.0软件计包处理。   结果:   1.电针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内关等穴与力平脂的药物组治疗后的TC、TG、LDL-C和HDL-C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在降低TC、TG、LDL-C与方面无明显差异,都有很好的降脂效果。但电针组在改善血清中HDL-C的含量方面优于药物组(P<0.001)。   2.电针组不但可以调节痰浊证型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代谢,而且对总体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效果明显优于药物组。是一种既简便、安全、经济,且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有便于高脂血症患者长期坚持使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3.中医的“痰浊”与高脂血症关系密切。其调节血脂的机理主要是通过电针有关穴位,调理脾胃与气血的正常生理功能,抑制与消除“痰浊”的生成,恢复人体血脂的正常分布,体现中医治病求本与整体观念的学术思想。
其他文献
学位
慢性咽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咽部粘膜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反应,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咽部不适感,如干燥、发痒、灼热、微痛及异物感等。本病病程长,症
营销审计是现代营销中的新举措,在中国企业管理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营销水平,从而提高企业额的经济效益。本文从营销审计的概念入手,简单阐述了营销审
目的:  ①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了解失眠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睡眠改善情形。  ②使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于失眠病程与疗效研究;根据不同证型的失眠,依其不
目的:通过对老年性髋关节臵换术后关节疼痛患者进行骨质疏松治疗,探讨骨质疏松与臵换术后疼痛是否互相影响,为临床髋关节臵换术后疼痛制定更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启示和理
目的:统计分析慢性心衰临床证型分布与病因及心功能的关系,指导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治。  方法:调查慢性心衰住院患者,收集病例516份,根据临床表现、文献研究和专家讨论制定心
目的:研究糖尿病中医常见证型——阴虚热盛证、湿热蕴脾证、气阴两虚证与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C2)之间的相关性,为本病的辨证分型提供统计学优化指标和辨证依据。 方法:根据19
背景:补肾益智方是赖世隆教授创立的中药复方,主要由蛇床子、枸杞子、人参、首乌、丹皮、冰片等多味中药组成。前期的研究表明,该方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AD动物模型的学习记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