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但是目前对心房颤动的机制并未完全阐明,探索新的理论机制无疑是未来房颤研究领域的热点,自主神经和心脏系统之间有着十分复杂的联系。最新的研究证明左房后壁(PLA)是自主神经纤维在左心房中最为丰富的部分,临床研究也发现该区域对于房颤的维持机制有关。阐明其机制对于充分认识房颤发生的电生理机制以及探索合理的神经干预策略尤为重要。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建立犬心脏模型,探讨犬PLA自主神经在心房颤动发生中的电生理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主要包括四部分:(1)通过建立犬心房颤动心脏模型,探讨PLA自主神经激活对房颤发生的影响;(2)通过刺激迷走神经和局部阻滞PLA自主神经,探讨PLA自主神经对心房电生理的影响;(3)通过连续快速起搏犬左心房,探讨PLA自主神经阻滞对起搏诱导的房颤模型的影响及电生理机制;(4)通过carto系统构建犬左心房模型并对PLA自主神经进行定位及消融,探讨PLA自主神经消融对起搏诱导的房颤模型的影响及电生理机制。研究方法:(1)8只比格犬行心脏外科开胸手术,使用高频刺激技术(HFS,S1-S2 train)刺激PLA,测定PLA自主神经在HFS刺激作用下的房颤诱发率、持续时间;(2)16只实验犬随机分成迷走神经刺激组和对照组,测定迷走神经刺激组和对照组PLA自主神经局部阻滞前后心房内PLA、左房顶部(LAR)、肺静脉(PV)、左心耳(LAA)各部位的有效不应期(ERP)、ERP离散度(ERP-COV)、房颤诱发率和房颤诱发窗口(WOV)变化;(3)16只实验比格犬随机分为2组,组1给予6小时心房快速起搏(RAP)后给予阿托品药物,组2给予阿托品药物后进行6小时RAP,分别在基线水平、起搏后1h、2h、3h、4h、5h、6h、阿托品药物应用后测定比格犬ERP、ERP离散度、房颤诱发率和房颤诱发窗口变化;(4)16只实验比格犬随机分为射频消融组和对照组,在基线水平,心房快速起搏1h、2h、3h、4h、5h、6h后分别测定实验犬ERP、ERP离散度、房颤诱发率和房颤诱发窗口变化。研究结果:(1)通过刺激PLA自主神经,成功诱导犬心房颤动发生,在药物阻滞PLA自主神经后,则心房颤动不能诱发;(2)迷走神经刺激组与对照组相比在PLA、LAR、PV、LAA各部位ERP缩短、ERP离散度增加、房颤诱发窗口增大、房颤诱发率增高;而在药物局部阻滞PLA自主神经后上述效应可被抑制;(3)实验犬在左心房快速起搏6h后ERP缩短、ERP离散度增加、房颤诱发率、诱发窗口增加,而PLA自主神经局部药物阻滞后上述电生理反应可被抑制。(4)射频消融组相对于对照组在连续心房快速起搏后左心房ERP增加,ERP离散度降低、房颤诱发率、房颤诱发窗口降低。研究结论:(1)PLA自主神经的激活与心房颤动的发生相关;(2)迷走神经刺激可对心房电生理产生影响,PLA自主神经和心房电生理机制相关;(3)通过局部药物阻滞PLA自主神经可抑制心房快速起搏引起的电重构效应;PLA自主神经与心房快速起搏诱发房颤的电生理机制相关;(4)对PLA自主神经行射频消融可抑制心房快速起搏引起的电生理效应和降低房颤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