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它一方面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当今世界的经济动荡和金融危机比过去发生得更加频繁、更加剧烈。实际上,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国际经济界对于外汇储备所能发挥的防范金融危机功能和干预汇率波动功能的关注,如何合理的进行外汇储备管理就一直引人注目。持有外汇储备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保证国际贸易支付,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对付资本流动带来的不利冲击、稳定本国汇率和提高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关于维持外汇储备充足性、以及对外汇储备进行有效管理的讨论已经成为当前国际金融研究中引人关注的领域。 我国的外汇储备自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增长迅速,1996年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2005年底达到8188亿美元,2006年2月已经超过日本的外汇储备规模,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但是一个国家持有的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它必须与一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适应,这就是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问题。在分析研究储备规模的同时,更不能忽略了对外汇储备结构管理的研究,它主要包括对储备货币币别的选择、储备货币在整个储备资产中所占权重的确定以及储备资产具体形式的安排等。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即储备的规模管理和结构管理就构成了外汇储备风险管理要解决的两个核心问题。 本论文在对国内外适度储备理论和国际衡量指标进行分析评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