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网膜疾病主要是由于兴奋性氨基酸受体如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被过激活,导致大量过氧化脂质产物如丙二醛(MDA)生成,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抑制,同时诱导视网膜视神经节细胞层(RGCL)神经元凋亡导致视功能不可逆性损害。目前治疗视网膜疾病的药物主要包括Lucentis、蛋白激酶 C抑制剂等,但由于效果欠佳、副作用较大,因此迫切的需要开发出有效治疗视网膜疾病的药物。本研究室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丹七散提取物(DQS)对视网膜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并认为可能与抑制β-catenin通路过度激活有关。 为了阐明其改善NMDA诱导大鼠视网膜损伤的物质基础和药理学机制,本研究首先采用HPLC法测定丹七散提取物中的淫羊藿苷和木犀草素含量进行质量控制。随后,分别建立体内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和体外 RGC-5视神经细胞培养系,利用TUNEL法、免疫染色法和Western-blotting法等生物技术,检测神经细胞凋亡以及caspase、β-catenin、COX-2、VEGF等因子的蛋白含量表达变化,研究丹七散对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GCL)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 HPLC测定结果:淫羊藿苷在进样浓度为0.02~0.16 mg·mL-1(R2=0.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7%,RSD为2.84%。木犀草素在进样浓度为0.008~0.064 mg·mL-1(R2=0.999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3%,RSD为1.62%。 动物实验结果:DQS中剂量组大鼠视网膜 GCL细胞数目明显大于 NMDA组。DQS能上调大鼠血清SOD/MDA值;DQS能显著抑制NMDA所致的GCL细胞凋亡;DQS组中GCL层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NMDA组,DQS组中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8、Cleaved caspase-9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NMDA组。相对于NMDA组,DQS组下调视网膜中β-catenin、COX-2、VEGF蛋白表达的水平。 另外,本研究还进一步采用NMDA诱导体外培养的RGC-5细胞,并给与丹七散处理。MTT结果显示:DQS组细胞活力值明显高于NMDA组,并且DQS组细胞中β-catenin水平也明显低于NMDA组。 综上所述,丹七散提取物能够抑制NMDA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其机制与caspase和β-catenin通路的调节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