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B病毒感染与许多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我国缺乏关于人群EB病毒感染,尤其是儿童初次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资料;而了解儿童感染EB病毒的概貌,对于病毒学基础研究、EB病毒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等,都具有参考意义。本研究以2013年1月-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且进行过任意一种血清学检查的0-9岁儿童作为研究样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检测EB病毒的4种标记性抗体,即抗VCA (viral capsid antigen) IgM及IgG抗体、抗EA(early antigen) IgG抗体和抗NA(nuclear antigen) IgG抗体,所测抗体的结果构成了研究样本的抗体谱。这种联合检测抗EB病毒抗体谱的实验方法在国内并不多见,在北京地区则为首次采用。由抗体谱的结果将所有研究样本区分为急性感染、既往感染和未感染三大类,按照年龄分布,统计了各年龄组的阳性率。除此以外,本研究还提取了研究样本的血清游离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了EB病毒DNA的阳性率和阳性标本的DNA拷贝数。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754份符合设定要求的研究样本中,有583例(80.1%)样本的抗体谱提示EB病毒感染,其中急性感染和既往感染分别有65例(8.92%)和518例(71.2%)。在年龄分布上,根据抗VCA IgM抗体的结果(该抗体不会经过胎盘从母体进入婴儿体内),并结合DNA检测的结果,0岁(0-6m)的感染阳性率为0;根据4种抗体的抗体谱结果,从0岁(7-11m,42.3%)起到9岁(91.9%)的感染阳性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中从0岁(7-11m)到2岁是增长率最快的阶段;而感染阳性率在8岁年龄组首次超过900%,达到与成年人相当的水平。参考以往类似的研究资料,将本研究提示的感染阳性率与北京地区20世纪70年代及2006年的数据结合分析,其感染高峰呈现出延后的趋势,逐渐向发达国家的感染高峰靠近,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符合。在754份研究样本中,血清病毒DNA阳性的样本为39例,占5.17%,明显低于抗体谱的阳性率。由于血清EB病毒DNA仅在病毒活跃复制时才能检测到,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血清病毒DNA拷贝数更适合于在具有一定感染风险的患儿中进行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或评价疾病的严重性时使用。在以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为主要人群的正常人中进行筛查,其对病毒感染状态的提示意义是较为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