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游憩型绿道公共设施研究——以长沙市洋湖垸绿道为例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9ta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绿道建设自珠三角地区率先起航之后,在全国迅猛展开,已成为展示城市特色的工程之一。尤其在游憩型绿道上,提供的各种休闲娱乐活动深受市民大众的喜爱。但随着游憩型绿道地兴起,由于管理、设计等方面的欠缺,其公共设施与人的行为习惯、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进行游憩型绿道公共设施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本研究按照理论到实践的逻辑顺序展开,从基本概念入手分析游憩型绿道公共设施赖以存在的学科基础,提出公共设施在游憩型绿道中的四大作用:实现绿道功能、激发空间活动、构成景观要素、丰富视觉语言。在多种学科的理论指导下,本研究提出游憩型绿道公共设施应从环境行为学的体验与感知、景观生态学的共生与持续、景观设计学的系统与整体、人文关怀视角下的人性化设计四大方面进行理论基础的阐释与整理。  同时,在其理论背景下,本研究从建设内容、设计原则和技术路线三方面对游憩型绿道公共设施建设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汇总,试图构建其理论框架。依据游憩型绿道特性,本研究将其建设内容归纳为交通服务设施、游憩服务设施、商业服务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安全保障设施五大部分。为合理解决人—设施—环境三者之间的矛盾,提出游憩型绿道公共设施建设应遵循交往互动性、生态持续性、景观艺术性的三大设计原则,并制定调查挖掘—整理分析—导入规划—设计调整的游憩型绿道公共设施技术路线。  为进一步拓展本研究的实际意义,将以长沙洋湖垸绿道公共设施建设作为设计实践。在游憩型绿道公共设施理论框架地指导下,提出长沙洋湖垸绿道公共设施三大设计策略:景观化设施的契合与多元、互动性设施的人性与集约、自动化设施的引入与创新。同时,以此为指导进行长沙洋湖垸绿道公共设施地规划设计,建立标识信息设施的可识别性,游憩服务设施的趣味性,环境卫生设施的可持续性,照明设施的景观性,商业服务设施的自助性。此外,为使其公共设施的价值实现最大化,本研究提出加强公众主体意识,完善政府管理理念的实施手段。  本研究从理论到实践,整体到局部,设计到管理,较为系统的对游憩型绿道公共设施进行研究与探索。希望通过本研究能为提升游憩型绿道公共设施的品质、改善城市景观的形象作出有益地尝试。
其他文献
中国文字和传统装饰纹样以其独特的个性和其悠久的历史对我们不断提出挑战。在民族文化逐渐得到重视的状况下,形形色色的研究方法——风格分析,功能论、象征主义、符号学以及社
期刊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学校园的教育形式,校园环境模式都出现了新的特点,由此也给校园环境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目前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应对校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