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投影——中国文字与纹饰的比较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字和传统装饰纹样以其独特的个性和其悠久的历史对我们不断提出挑战。在民族文化逐渐得到重视的状况下,形形色色的研究方法——风格分析,功能论、象征主义、符号学以及社会历史分析等等都被用来研究解决中国文字和传统装饰纹样的形式以及内容。 汉字起源于象形,因此汉字与图形的关系尤为密切,本文以语义学为研究方法。研究的方向投向中国文字和传统装饰纹样的几个具有共性和个性的方面,第一方面是对汉字的造型特性和极具特色的复合装饰纹样进行阐述与比较。在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中,用大量动物的局部进行重组,创造出的视觉形象---龙、凤,是最受中华民族喜爱并流传时间最长的装饰纹样。其复合多种动物特征的造型手法,与汉字用笔画来造字的手法有着极大的相似性,本文通过对两者的比较,找出二者相似性的来源,为传统装饰纹样的继续发展寻找内在的驱动力。 第二方面是以中国文字词语的表意方式与中国传统装饰纹样的组合纹样的特性进行比较。作为汉语的第二层单位,词语起着传达概念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几种题材构成系列组合是我国传统装饰图案的主要特点。”本文对具体几个例子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验证,组合图案中“组合”的概念之来源。 第三方面是比较中国文字与传统装饰纹样的书写与解读的秩序问题。对于文字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书写的状态目前所作的解释并非完善。作为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的学子需要对这个问题做出更准确的辨识。 中国文字的从右至左的书写方式,受其早期的书写材料一竹简的限制是其原因之一,从书写的角度来看从右至左,并非中国文字的最合理的书写状态。 本文通过对几个图像的解读,充分论证了从右至左的书写状态中渗透着中华民族的哲学观和宇宙时空观念。 我希望比较深入地探讨中国文字与传统装饰纹样的同源性,以汉字的构成体系为基准,层层深入地比较两者之间的共性,以呈现出在今后设计领域中,中国文字与传统装饰纹样的历史得以延续与发展的前景,而非仅仅是对两者的概括介绍或评论。 我的证明是双重的,中国的文字与传统装饰纹样同根同源,彼此相依相存,互为补充,分别以文字符号与图形符号两个系统双重承载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审美形态和社会意识。
其他文献
亨利·德·图鲁兹·劳特雷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1 864-1901)是19世纪末活跃在巴黎蒙马特尔的传奇画家。在劳特雷克的艺术作品中他描绘了许多酒馆、夜总会、马戏团,以
视觉机制是人类的一个重要的生理机能,视觉艺术是对产生他们的那些文明的本质与内涵的一种最生动直观体现。人类的视觉选择性根据时间,空间,地域,文化,视觉习惯的不同指向体现事物
本文从设计的角度出发,通过一系列对比研究探求饮食方式和饮食具的内在联系,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具体情况提出通过饮食具设计来改进饮食方式的观点。基于以上目的,本文首先对我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