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问题自古以来都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尤为严重。作为我国西南大省,四川省也长期受到干旱灾害的侵扰。建国以来几乎每隔2至3年就有一场大旱,甚至春夏伏秋旱相连12]。大范围、长时间的严重干旱则每5到10年就会出现一次[3]。近年来,四川省连续发生了2006年和2009-2010年两次特大干旱,给本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城乡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用水困难。干旱灾害成因复杂、变化多端,人类长期以来都致力于掌握干旱的发生发展规律。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尚不能准确预测干旱的发生的时间和强度,但干旱发生规律并非无迹可寻,植被、土壤的干旱的相应规律,给了人类抵抗干旱减少损失的可能和机会。因此,本文利用四川省及周边省市气象站点观测得到的1961年至2010年降水数据,首先研究四川省的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再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模型,从气象干旱的角度研究四川省1961年至2010年的长期气象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另一方面利用MODIS影像合成的月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数据产品,以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模型为方法,从农业干旱的角度对四川省发生的近两次特大干旱(2006年和2010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经过研究分析发现,四川省降水分布呈现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在时间方面,降水在年内变化中,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分布特点;即从春天开始降水逐渐增加,至7、8月份降水量达到最高,随后又逐渐下降。而在1961年至2010年这一长期过程中,四川省所有站点的年降水量,虽有所波动,但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在空间上,成都平原及川东丘陵地区年降水量较高,川西高山高原地区普遍较低。通过对标准化降水指数计算结果的统计分析,四川省各地的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都分布较均匀,与海拔无明显相关性。各地平均每7.8年发生一次达到中旱(SPI指数标准)以上程度的干旱事件。在1961年至2010年的时间过程中,干旱强度无明显加强,但干旱站次比有所上升,这表明四川省受干旱影响的区域面积正在扩大。利用MODIS数据产品获得的2006年和2010年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数据表明,2006年旱情集中于四川盆地地区,以川东丘陵地区的遂宁市和南充市最为严重。在当年整个四川省的降水量都明显偏少,全省的干旱等级都有所上升。2010年的旱情则主要集中于攀西地区,旱情一直从2009年10月持续到2010年4月才有所缓解。
其他文献
当前,中职语文课堂学习困境日益突出,传统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亟待改进。混合式学习整合了传统教学和在线学习的两者优势,运用的媒体技术和网络平台技术引起中职学生的学习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环境日趋现代化,科学技术越来越先进,都市人的心态也越来越复杂。在生活的一隅,因地制宜,彻山、凿池、壁径、成溪、植树,建造一个回归自然
语系与语言联盟广州外国语学院教授王钢OntheConcepts“LanguageFamily”and“LinguisticArea”¥Inthestudyoflauguage,twoconcepts,“languagefamily”and“lingu...
[目的]探讨预防性妇科检查对妇科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进行妇科疾病常规普查的4824例女性,由相关的医务人员对其逐一问诊,统
目的:建立一种理想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动物模型。观察SAP大鼠脾脏组织中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的表达,探讨脾脏在SAP的发病中的作用。方法:1)S 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
纪录片以其真实客观地记录事实、特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是融思想、艺术、文化于一体的艺术,不仅要向观众传达知识、信息和价值取向,还要
以冷轧含油废水处理时使用的陶瓷膜为研究对象,借助于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对陶瓷膜的污染物进行元素分析,推断出污染物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结合陶瓷膜的化学特性和污染物的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不在于他的个人奋斗思想,而是其生存悖论的必然结果。祥子以源于乡土中国的生活经验对抗资本主义城市文明的理性,他所选择的生活方式与他所处的环境
本实验采用改良的冷乙醇沉淀法,从血浆F-Ⅳ组分中提取纯化人血浆载脂蛋白A-Ⅰ(Apolipoprotein A-Ⅰ,ApoA-Ⅰ),经聚乙二醇浓缩后,用150 mmol/L磷酸缓冲液透析,得到可用于实验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华裔青少年通过“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项目来到中国踏着先人的脚印,了解自己的“根”,体验和了解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夏令营中的口语课